昨天中午12時,一年一度的休漁期如約而至,接下來市民餐桌上的鮮活海鮮會越來越少嗎?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休漁期間,我市鮮活海鮮的供應將有所下降,部分海鮮已經出現提價現象。之前不被待見的養殖類海鮮開始在市場上唱起主角。
在下呂浦農貿市場,記者看到,這里的魚類和蝦蟹類鮮活海產品還是相當豐富的,只是數量不是很多。“小點的子梅魚前兩天才30多元一斤,今天就漲到45元一斤了。”海鮮攤販周老板感慨,隨著休漁期的到來,他去批發市場進貨的價格也跟著一天天上漲。
前來買菜的廖女士擔心:接下來的三個月休漁期里,餐桌上的海鮮會越來越少嗎?“養殖的、冷凍的、外省調配的,除了鮮活野生海鮮的價格略有上漲外,舌尖上的海鮮是不會間斷的。”溫州浙福邊貿水產城經理陳良株告訴記者,雖然目前海上漁船基本已進港伏休,海鮮價格普遍上漲,但市場內的水產品供應情況總體還比較穩定。陳良株分析,從6月中下旬開始,市場對于休漁期帶來的影響才能慢慢顯現,屆時海鮮供應量將會下降15%-20%左右,而批發價格可能總體上升10%-15%。
“從目前市場供應的貨源看,休漁期間養殖類海鮮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要。”陳良株說,休漁期前銷售的海產品中,冷凍海鮮占25%左右,養殖類海鮮占25%左右,近海鮮活海鮮占50%左右。預計休漁期開始一周后,市場上的鮮活海鮮供應量會下降20%左右,而占比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養殖類海鮮占比會提升到50%左右,冷凍類的海鮮占20%左右,鮮活海鮮類占比下降到20%左右,剩下10%則為干貨類海產品。
據了解,養殖類海鮮又分兩大類,一類是灘涂養殖的貝殼類小海鮮,另一類是養殖的黃魚、鱸魚等。貝殼類的雜色蛤從去年每公斤15元漲到今年的17元,蟶子從去年同期的均價25元/公斤漲到今年的26元/公斤。養殖類的如黃魚500克規格這個月的均價是33元,去年同期30元,有一定的漲幅;鱸魚隨著海捕類資源的減少,漲得比較厲害,去年每公斤統貨均價是25元,今年同期統貨均價是40元。
來源:溫州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