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萬戶茶農忙造林 截至5月中旬,全縣完成1.6萬多畝白茶園生態修復
安吉女子茶葉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黨的十八大代表宋昌美,如今逢人不再談論種茶,卻開口大講起了“樹經”:“今年,我們安吉出現一大新景觀,萬戶茶農白茶園里忙種樹。”
不久前,在她的帶領下,合作社成員的不少白茶園套種了桂花、香樟和山核桃。擁有萬畝白茶的溪龍鄉,今年已完成3800畝茶園的生態修復。因這兩天高溫,宋昌美牽掛新種的樹苗,一早就和姐妹們上山澆水,剛從茶園回來。
白茶在安吉,素有“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美譽。目前,該縣白茶面積17萬畝,茶農1.8萬戶。今年僅春茶一季產量達1800噸,產值20.16億元。
錢袋子鼓了,煩惱事也來了。隨著大片“柴山”被剃了光頭種上白茶,原有的生態系統被打破。對此,溪龍鄉黃杜村黨支部書記盛阿偉的感覺是“氣溫比過去高三四度是肯定的”,溪龍鄉副鄉長王偉星則感嘆,這幾年白茶園里不見鳥飛,茶園里的害蟲也多了。
去年夏天的罕見高溫和10月初的臺風“菲特”,大旱之后又大澇,讓安吉人在大自然的教訓中覺醒。宋昌美坦言:“以前沒考慮那么多,只顧開山墾荒。如今,這一堂生態課我們要補上。”
去年開始,結合“五水共治”,安吉縣開展了打擊毀林種茶專項行動。今年初,縣政府又出臺有關經濟林生態修復方案,要求先實施3年,每年不少于2萬畝,再全面推廣。縣白茶辦牽頭把任務分解到鄉鎮,落實到茶園;縣林業局負責選購樹苗、指導種植;縣、鄉鎮財政補貼。
在路西村茶園可以看到,每隔5米就有一棵行道樹。村黨支部書記凌金貴說,全村都是按照“山頂戴帽、腰間系帶、山腳穿鞋”標準來實施的。目前,梅溪鎮沿路沿線、水源保護地等區塊8600畝白茶園已完成生態修復。據統計,截至5月中旬,全縣完成白茶園生態修復面積1.6萬多畝,梅雨前可超額完成2萬畝的任務 。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