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門口的早餐車賣的食品都沒有生產日期,如果吃出毛病怎么辦?”5月31日,市民王小姐向武進新聞網反映,稱早餐車上的部分餐點包裝很簡陋,不但沒有注明廠家、廠址也沒有生產日期,屬于三無產品。
早餐車在武進的街頭巷尾悄然興起,從一開始單一的面包、饅頭、牛奶等簡易食物,到如今的雞蛋餅、粽子、小米粥等種類繁多的食品,儼然成了城市的特殊流動景象,匆忙的上班族、上學族都成為了早餐車的固定消費群體。據統計,在武進中心城區,經行政許可的早餐點位共計32處,目前正在經營的共有24處,分別屬于早安馨城及現代早餐兩家公司。現代、營養、健康、便捷,這是早餐車打出的口號。然而,記者走訪了城區多個早餐點,發現大部分早餐車都在售賣三無食品。
家住湖塘鎮南甸苑的居民王小姐因為趕時間上班,便在家門口的早餐車上買了一個面包、一袋豆漿,當她打開面包時卻愣住了,面包上長出了很多的霉斑。一陣惡心之后,王小姐將面包和豆漿全部扔進了垃圾箱。“平時我也在早餐車買早餐,以后哪怕是餓著,我也不會從早餐車買一份食物。”一次變質食物,讓早餐車在王小姐的心中徹底喪失了信譽。“以前,都是在路邊攤買個早餐,不知道從何時起,變成了早餐車,逐漸也成為我們購買早餐的地點,心想規范管理了一定可以放心吃了,可是沒想到還有很多東西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有些早餐車經營者把隔天的餐點拿出來賣,我們也不得而知。”
早餐問題,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問題。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市民對于早餐的衛生和營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幾年,武進的早餐車逐步增多了,但是,在早餐車吃壞肚子的事也時有發生,雖然沒有引起大的事故,但是卻敲響了警鐘,可能這就是早餐車依然未能走入人們心中的真實寫照。
“我們都是加盟商,公司派給我們什么我就賣什么,但是我們公司的供貨商其實很多都是私人作坊里承包的,那樣食品安全就無法得到保證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經營戶告訴記者,“說到底,我們也是處于被動狀態,公司送過來什么我們就賣什么。”
記者向武進區城管局反映了這個情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規定,早餐經營公司必須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對所售定型包裝食品須在包裝上注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標識。平時,城管和工商、衛生等部門也一起聯合抽查,但是,確實不能100%保證早餐車經營戶能夠遵章守紀,經過前期整治,早餐車整體狀況較好但在上次督查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他們會配合各相關部門,依照職責加強對早餐經營公司的日常監管,加強聯系,及時溝通,必要時組織開展聯合檢查,形成監管合力。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