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創業夢工場講座現場茶香裊裊,數百名愛茶、懂茶的創業者相互“取經”,不少人還帶來了自家的好茶。
八馬茶業河南區域總經理崔大彬、鄭州天香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鄭州天中天御茗茶總經理呂增建3位嘉賓,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對茶行業的看法,提出了許多富有新意的營銷理念,深受現場創業者的歡迎。
夢粉一大早從信陽趕來聽課
經過幾天的預熱,《河南商報》品牌欄目《創業夢工場》在上周舉辦的行業探路——怎樣開好茶葉店,吸引了眾多夢粉的參與。
來自臺灣的黃先生是《河南商報》的忠實讀者,“我訂商報8年了。”黃先生的老伴是鄭州人,夫妻倆共同經營一家臺灣茶專賣店。
“臺灣保留了不少中華茶文化的精髓,我們想讓鄭州人喝上來自臺灣的好茶。這次特地帶太太來聽講座,想學學茶葉的營銷技巧。”黃先生說。
經營信陽毛尖多年的肖先生,為了聽講座,一大早就從信陽驅車趕來。他說,商報這個平臺很好,他因此結交了很多朋友,也更深地了解了其他優秀企業的發展模式。
人均茶葉消耗量低 茶葉市場空間巨大
想要做好一門生意,得先了解行業趨勢。嘉賓崔大彬在開始講課前,先和現場的創業者們分享了茶葉的“勢”。
“茶是國際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飲料,超過能量飲料、調味飲料等。”崔大彬說,從近幾年中國茶葉市場發展的趨勢來看,隨著全國茶葉產量不斷增加,中國茶葉市場的規模也逐年增大,茶行業的前景一片大好。
由于中國的地域廣,產茶的區域多,品茶習慣復雜多樣,因此茶葉品牌的發展格局呈現多樣化。從茶葉品類上來看,綠茶仍是主流,但呈下降趨勢,烏龍茶呈現上升趨勢。
“根據《2012中國茶行業發展報告》來看,不產茶的英國人均年茶葉消耗量排名世界第四,而茶葉發源地中國大陸排名世界第十一,人均年茶葉消耗量還不到一斤。廣東、福建某些地區人均年茶葉消耗量20斤,河南卻只有200克。”
在崔大彬看來,由于人均茶葉消耗量低,目前河南茶葉市場空間巨大,整體行業趨勢是很好的,但需要大家努力去培養和引導這個市場。
開店前,算算你的籌碼有多少
談起如何開店,崔大彬建議創業者先考慮清楚三個問題:你打算開在哪兒。你的目標客戶是什么樣的群體。你能投資多少錢。
“現在茶葉店大概分布在四類地點:商業區、行政區、社區、批發市場。”崔大彬稱,商業區人流量大但成本高;行政區有較多公務消費和商業接待;社區人口集中、平價消費;批發市場生意集中、競爭激烈。店鋪開在哪里,是創業者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
其次,選址的時候要考慮你的目標客戶是什么樣的群體;你想做哪類客戶的生意;適合做哪類客戶的生意;是公務消費、個人消費還是禮品消費。結合你的目標群體從上述四個地點中挑選適合的。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你能夠投資多少錢。
崔大彬幫大家算了一筆賬,如果在鄭州市區開一家150㎡的茶葉專賣店,房租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50元算,一年需要27萬元;裝修1500元每平方米,需要22.5萬元;家具、家電每平方米450元,需要6.75萬元;每平方米放1000元貨品,共15萬元;此外還需10萬元的流動資金,算下來總共需要81.25萬元。
他說:“店面不是一開起來就沒事了,每個月的水電、人力等成本還要繼續投入,這是個慢慢回本的生意。你的期望值是多少,每個月需要賣多少錢才能保本,這些都是開店前必須要了解的。”
找準定位,鎖定客戶群體
“都說不賺錢的生意不能做,其實,投不起資的生意同樣不能做,如果一個項目既有賺頭又投得起資,卻沒有合適的人來運營,照樣做不成。”崔大彬說。
他認為,茶葉店和其他所有的業態一樣,需要遵循商業規律,通過找準定位、尋求差異化來鎖定客戶群體。
“這么多賣茶葉的,怎樣做才跟別人不一樣?你要思考一下自身條件,茶葉店既是銷售行業,又是服務行業,有許多可以發揮的地方,店鋪裝修、產品包裝設計、貨品陳列、茶藝服務不勝枚舉,關鍵看你擅長什么。”
崔大彬建議創業者,盡量以自己的優勢去定位。這樣才能做到最好,讓消費者記住。
此外,他認為,好的管理人員是店面的靈魂,“在運營店面,向顧客賣茶葉的是人,只有到位的人員管理,才能將茶葉店的差異化戰略落到實處。”
門店位置好不好 商圈分析很重要
俗話說,一步差三市,茶葉店的選址對盈利的影響是巨大的。開店地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買賣。崔大彬說:“想把門店地址選好,商圈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幫你了解自己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處于什么位置。”
他認為,商圈分析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盡可能減少商圈重疊,使區域內的競爭力達到最大化。
崔大彬詳細地介紹了他在選址開店時采用的商圈分析手段,首先就是使用網絡地圖,將自己正在考察的地點周圍一定范圍內所有建筑物都標出來。
“具體的輻射范圍和你的店鋪規模有關,如果是一個沿街茶葉店的話,一般以半徑1到3公里為標準。在這個范圍內對單位、住宅、車站、廣場、競爭店鋪、商業街、學校等目標進行一個摸底。”他說。
光在電子地圖上看是不夠的,接下來還要進行實地探訪,才能掌握實際情況,了解區域內競爭對手的經營狀況。崔大彬說,探訪過程中不妨了解一下周圍可以利用的廣告資源有哪些。
“把這些情況都搞清楚后,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來做量化分析,網上或一些書中都會教大家如何做商圈分析圖。當你按照要求把你所了解到的情況整理出來后,一系列問題就有了答案。”他說。
“不論從事哪一行業,認清這個行業到底是干什么的,這非常關鍵。”在呂增建看來,茶葉本身只是一種農副產品,一種飲品而已,這一本質決定了茶葉的價值和其他一切商品一樣,是由自身的品質和銷售者賦予它的附加值決定的。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茶葉的銷售摻入了一些非理性非市場化的因素,導致整個行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畸形。如今茶葉市場的萎縮,也是在為之前的非理性擴張埋單,但呂增建認為,這對于茶行業來說可能是一個危機,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茶文化在我國的根基深厚,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愿意喝茶的人只會增多。關鍵就看你怎么把這些人吸引來,這就是我說的,開茶葉店費的是心思。”呂增建說,過分講究產品外在裝飾的時代已經過去,產品本身的品質,茶葉店的服務質量,商品的搭配,甚至老板的個人魅力,才是茶葉店賺錢的保證。
以茶聚人,而非以茶賺錢
呂增建說:“做茶這個行業,我們應該端正態度,適應目前市場的短期波動,堅持下去才能賺錢。做生意想要長久持續的發展,首先要有良心,這比什么都強,賺錢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他坦言,自己的茶葉店由于定位較高,前期投入不菲,在入行的前期一直收支不平衡,“經驗不足,商品知識不足等,讓我交了很多學費,但是我的心態一直很好。”
盡管如此,呂增建仍然不求以茶葉帶來高額利潤,盡量以價格有競爭力的優質產品吸引客戶。他認為對于茶葉店這樣具有服務業性質的門店,做品質較次的產品,失去的會比得到的多得多。門店被淘汰是因為不遵循良性市場規律,良性的市場銷售方式在任何時候都是具有沖擊力和抵抗力的。
投入與產出是捆綁在一起的,好的產品在無形之中架起了一座橋梁,通往價值產出的國度,對此呂增建深有感觸:“我的店里不僅有茶葉,還有飲品、紅酒等,顧客可以在這里會友、進行商務談判。他們的商業需求被滿足后,我也有幸結識了一批社會精英,帶來了超乎想象的附加值。”
來源:河南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