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是全國五大枇杷產區之一,年產量在8萬噸以上。其中,城廂區常太鎮是莆田最早種植枇杷的鄉鎮,享有“中國枇杷第一鄉”的美譽。今年,常太鎮枇杷產量近2萬噸,與去年一樣實現了豐收。然而,在銷售上,卻沒能延續去年的好運氣。
福建莆田枇杷主要銷往湖南、湖北、浙江、廣東等南方地區,而由于今年南方地區陰雨綿綿天氣帶來的不良影響,枇杷價格大幅降低。去年,果農每公斤枇杷能賣12元左右,今年只能賣到9元左右。
雖然價格跌幅較大,但常太鎮果農最終仍完成了枇杷銷售,沒有出現滯銷現象。他們為何能贏下這場“銷售大戰”?
銷售能手沖在前
“主要靠一群土生土長的銷售能手。”城廂區農業局經作站負責人陳鑄洪說。
據其介紹,常太鎮種植枇杷幾十年,培育出一支能征善戰的銷售隊伍。他們多年走南闖北,在全國各地打開銷路,一頭連著大城市的水果批發市場,一頭連著常太果農,“每到枇杷收獲季節,全鎮28個村,村村都有收購點,摘了就賣給他們”。
這支經銷商隊伍,又怎么消化收購來的大量枇杷?冷庫保鮮、分期上市,是個好辦法。
5月30日上午,記者在城廂區常太果蔬氣調保鮮廠看到,保鮮枇杷從6個冷庫源源不斷運出,幾十名工人分揀、裝籃后,由大貨車運往各地水果批發市場。冷庫管理員何玉粦告訴記者,枇杷常溫下能保存一星期,放進冷庫能保鮮一個月,可錯開上市時間。
“今年行情不好,去年我批發出去一公斤18元,今年只有12元左右,扣除包裝、損耗、工人工資等費用,錢賺得很少。”一名經銷商說,“不過,我今年仍收購了近20噸枇杷。必須堅持做,一是維護好與外地批發市場的合作關系,二是從外地批發市場為本地果農帶回最新的市場信息。”
扶持經銷商,就是扶持當地枇杷產業。為此,莆田市多次在北京、重慶等地舉辦枇杷節,幫助經銷商開拓市場。常太鎮還通過評選表彰銷售能手等方式,鼓勵經銷商擴大經營。此外,莆田市區還新建了一座大型冷庫,彌補常太鎮冷庫儲存能力的缺口。
加工企業做后盾
除了銷售能手,枇杷加工企業也能幫助解決部分枇杷,尤其是出現大面積滯銷時。
來源:福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