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跨省移庫玉米首次少量競拍,并未迅速扭轉關內玉米供應緊張的局面,但隨著后期拍賣的推進,國內玉米市場整體上行動能將有所下降。
當前,臨儲玉米拍賣繼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除東北臨儲玉米成交率繼續下降以外,山東首次跨省移庫玉米拍賣,在傳言拍賣糧源品質不佳的情況下悉數成交。不過,國內玉米市場上,對飼用玉米消費沖擊最嚴重的不是臨儲玉米拍賣,而是新麥上市。
跨省移庫玉米參拍熱情高
6月5日是2014年以來我國跨省移庫玉米首次拍賣,數量有限、糧質不好,加之網絡故障,導致山東玉米拍賣時間大幅延后,然而并沒有阻擋企業參與拍賣的熱情。2008年糧源2.9887萬噸最終全部成交,成交均價2081元/噸。
不過,由于首次移庫玉米拍賣存在生蟲和黑胚現象,深加工企業競拍居多,飼料企業則期望新麥上市,以便在飼料中替代玉米。為此,此輪山東移庫玉米并未徹底緩和華北玉米供應緊張的現象,只是從市場心理上來看,隨著跨省移庫玉米拍賣進一步推進,市場供應量有望增加,玉米價格漲勢放緩。
東北臨儲拍賣量增成交降
從近兩次臨儲玉米拍賣情況來看,東北臨儲玉米成交呈現價格窄幅波動、成交率下降的趨勢。同時,優質玉米較為集中的吉林和內蒙古,拍賣成交率明顯好于次糧較多的黑龍江省。
6月11日~12日臨儲玉米拍賣再度啟動,拍賣總量上升至500萬噸,其中湖南、江西玉米計劃拍賣量為去年移庫量的總和,賣壓較大。隨著我國臨儲玉米拍賣數量的逐步增加,成交率逐級下降,國家玉米拍賣的嚴峻形勢可見一斑。
后期替代或將逐步顯現
綜合分析,山東跨省移庫玉米首次少量競拍,并未迅速扭轉關內玉米供應緊張的局面,但隨著后期拍賣的推進,國內玉米市場整體上行動能將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湖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新麥收獲上市,華中地區飼料企業使用小麥替代玉米的趨勢有所顯現,沿海地區則多了選擇,如進口大麥、進口高粱,這些也將影響國內飼用玉米的消費量。后期臨儲玉米拍賣以及相關政策依舊是關注焦點。(生意社)
來源:生意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