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大桃”是北京市極具代表性的水果,享譽全國乃至世界,不僅銷往國內20多個省市和港、澳、臺地區,而且遠銷東南亞、西歐等十幾個國家。曾在原林業部舉辦的第二屆林業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在農業部舉辦的第三屆農業產品博覽會上榮獲“名牌產品”稱號;在昆明世界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在2001年廣州全國果品展評中,被評為“中華名果”。
2010年,平谷大桃畝效益是北京市其它區縣大桃畝效益的3.2倍。全市大桃種植面積47萬畝,平谷區大桃面積22萬畝,占全市的46.8%;全市大桃年收入12.77億元,平谷區大桃收入9.447億元,占全市大桃總收入的74%。
但在這之前,由于設施農業的限制,平谷的大桃并不像現在這樣“個大”香甜,而是大小不一,水分不足,沒有甜味。這些都是平谷大桃的通病,導致桃子的品質不高,成為當時人們不太喜歡吃平谷桃子的主要原因。為了改變現狀,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市農學院開展了“桃優質安全生產生態調控關鍵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的研究工作。該技術是以多種營養液配制施用技術、有機肥配制施用技術、果園害蟲生態調控技術等為主的桃優質安全生產生態調控關鍵技術體系,其所推廣的技術體系實操性強,果農容易掌握,且成本低廉,可以實現廢物利用,大幅度降低化學農藥和肥料的施用,降低生產成本,顯著增加生態收益和經濟效益。
該技術的主要創新點,一是以生態調控為中心,生物措施為重點,充分利用當地的生物資源,生產成本低,保護了生態環境;二是桃樹營養液和腐熟發酵有機肥生產技術簡便,原料易得,生產成本很低,果農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配自用,使用效果顯著,可大大減少和代替化學農藥的使用;三是通過分析桃園內益蟲和害蟲的群體結構及其發生、發展的動態變化,提出利用農藝措施和人工培養釋放相結合來促進益蟲群體的繁殖,從而抑制害蟲群體發展,實現果園害蟲的生態調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保障了桃生產的生態安全。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