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口岸是我國大豆進口主要口岸之一。今年1—5月,該口岸累計進口大豆118.9萬噸,貨值6.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5.8%和102.9%.但進口大豆質量問題卻不容忽視,檢驗檢疫部門從25批進口大豆中查出8批不合格,其中一批嚴重短重。
進口大豆短重現象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原因主要有裝貨港原發重量短少、一程遠洋船部分貨物轉由二程內河船減載損耗、碼頭卸貨大豆撒漏造成的短少以及計量偏差影響等。為維護貿易各方正當利益,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采取多項措施應對進口大豆短重。一是針對裝貨港原發重量短少,該局向國內企業定期通報進口大豆短重情況,提示國內收貨人對客戶信譽和市場情況進行認真評估,選擇國外信譽好、操作規范的公司合作,委托裝貨港官方檢驗機構進行重量鑒定,力爭從根本上遏制國外不法商人的惡意短重。二是針對卸貨產生的中間損耗,該局構建多港分卸進口大豆立體防護體系,通過和減載港檢驗檢疫局通力合作,加強對一程遠洋船部分貨物轉由二程內河船減載過程監管,控制二程內河船數量。同時制定《船舶租用規范》和《船舶封識管理》,指導貿易商使用符合規范的內河船舶。要求承運人和收貨人在減載和卸載過程中做好大豆防撒漏措施,力爭做到"顆粒歸倉".三是針對計量偏差影響,該局對使用的衡器進行使用前中后校驗,全方位推廣檢驗數據實時傳輸和存儲,建立視頻監管系統,確保數據準確、安全和可追溯性。(新華網)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