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家的苞米長得多棒!"初夏時節,望著地里綠油油的玉米苗,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蔡家村農民王雙高興地說:"免耕播種省時省力不說,而且苗出得齊、長得壯。明年,我家的地都這么種!"王雙家有30畝玉米地,以前一直沿用傳統方法種植。今年春天,他聽說免耕播種不僅省時省力,還可以提高地塊蓄水保墑能力,而且長出的玉米抗倒伏性強,于是拿出10畝地做試驗。"現在看,出保苗率都很高,而且苗長得挺壯,估計秋后產量也錯不了!"王雙說。
"保護性耕作技術以免耕播種、根茬秸稈還田覆蓋和深松為重點。采用這種技術既有利于搶墑搶種,又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糧食產量。"市農委農機處處長辛力介紹說,2010年我市出臺《關于積極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意見》,并從2011年開始大面積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尤其是經過2012年臺風"布拉萬"的考驗,很多農民認識到這種技術的優勢。"去年,推廣工作迎來一個小高潮,面積從2012年的20萬畝增至105萬畝。""今年,我市趁熱打鐵,將推廣目標提升到200萬畝。"辛力介紹說,為確保完成這一任務,各縣(市)區從本地實際出發,把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列為各鄉鎮領導干部年終政績考核標準,建立了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責任包保制度,行政干部和技術人員直接負責項目示范點的建設和技術指導。另外,為調動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各縣(市)區對農民購買免耕機和深松機在"國補"和"省補"的基礎上進行累加補貼,其中榆樹市對購買進入補貼名錄的免耕播種機每臺(套)補貼5000元,其他縣(市)區補貼額也都在3000元以上。
在成功實踐、技術保障、資金補貼的鼓勵下,今年春天,我市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全市共完成保護性耕作面積203萬畝。(長春日報)
來源:長春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