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眾籌縮短餐桌與田間的距離
在西溪濕地不遠處,有一座名為“太美”的農場。每逢周末,就會有大批游客和市民聚集到這里,體驗農耕的快樂。接下來,這片農場里的10畝地將與周邊小區住戶的日常飲食聯系到一起,采用的是時下最流行的“眾籌”模式。
無獨有偶,在浙江衢州,80后張志文借助互聯網,僅用10個小時就成功籌到18萬元,用來創立土雞蛋品牌“小搗蛋”。
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眼下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褚橙”和“柳桃”的接連成功,也讓人看到了傳統農業借助互聯網革新的機會。
建一個自己的有機農場
2011年,太美農場將網上的“開心農場”搬到線下,個人和團體都可以來認領,陸續聚集了100個“農場主”,現在每天都有人到自己的地里采摘時令蔬菜。
太美邀請了農科所有機農法(農業種植方法)專家和資深農夫來幫忙,嚴格按照有機蔬菜的種植要求生產。農場主既可自種也可交給專業人員打理,經過這兩年的摸索,一塊15平方米的地一年的蔬菜產量穩定在400多斤。
太美農場總經理郝云芳發現,一年400斤蔬菜已經滿足不了老農場主的需求,而且他們對市場上的有機蔬菜也不太放心,擴大種植面積的意愿十分強烈。
據郝云芳介紹,這次太美拿出10畝地,計劃招募100個名額眾籌,分為4900元和9800元兩檔。作為回報,參與者定期能收到地里摘下來的新鮮蔬菜,當天采摘當天送達。
以最低一檔4900元為例,除了一年能獲得近490斤蔬菜,參與者還能獲得一小塊自留地,在農法專家的指導下種植,獲得額外收成。
用透明提升信任
衢州小伙張志文是農味網的創始人,去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一半來自于土雞蛋。“小搗蛋”是他與西班牙一家公司合作推出的新品,使用可食用顏料在土雞蛋上畫卡通笑臉,讓吃雞蛋成為一件有趣的事。
為了圈定一群忠實客戶,張志文拿出小搗蛋公司75%的股份來眾籌,1200元一股。這些人每月能收到一箱30枚的土雞蛋,還能參與分銷和年底分紅。
早在做農味網時,張志文就組建了4人農訪團隊,每天奔波在鄉村田間,用攝像機記錄生產過程上傳到網站上,“農產品觸網首先要解決信任問題。我們歡迎小搗蛋的股東現場來看生產流程,并且保證一個季度出一份報表。”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