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9日),在廣東湛江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對蝦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博士在論壇大會上作了《中國對蝦生產與貿易》的主題報告,報告翔實地分析了2013年中國水產品、對蝦產品的貿易情況以及對今年對蝦行情走勢分析。
中國從對蝦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
崔和指出,2013年,中國水產品進出口保持持續增長,連續3年保持平穩的態勢,出口額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連續12年位居全球首位。
與此同時,受對蝦ems病害影響,2013年中國對蝦養殖產量大幅減少,只有130萬噸,較上年度153萬噸減少了23萬噸,不但是海海水和淡水養殖對蝦產量均同時下降,跌幅超過了13%。由于養殖產量下降以及國內市場需求強勁,我國對蝦進出口貿易已悄然出現了變化,2012至于2013年兩年對蝦出口持續下降,但是對蝦進口大量增加。2013年中國從對蝦凈出口國變了對蝦進口國,周邊國家都成為中國對蝦進口的目標國。另外,中國還需從中南美洲的厄瓜多爾、阿根廷也大量進口對蝦,連伊朗和非洲都成了中國的對蝦出口國。
2013年中國對蝦進口量約達11萬噸
根據海關統計,2013年中國從東盟進口對蝦量為1.8萬噸,同比增加了38%。但實際上,中國還有其他多渠道(如邊境貿易)來進口對蝦,所以實際的對蝦進口量遠高于官方數據。去年中國光從厄瓜多爾這個對蝦生產小國進口對蝦就達到了7000噸。經了解,通過邊境貿易, 中國平均每天進口對蝦就有300噸,如此一年的進口量已將近11萬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對蝦從出口到進口的轉變,影響了全球對蝦產業的格局,對加工出口企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但對內銷的企業影響到不大
病害影響了6月份蝦價下跌
今年5月份前,中國國內對蝦價格一直保持良好走勢,但進入了6月份,對蝦價格開始下滑,這是因為國內生產的對蝦開始大量供應國內市場,另外由于病害及天氣因素影響,對蝦提早上市。而這些對蝦規格變小,肥滿度不夠,就此拉低了對蝦的價格。
來源:中國水產門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