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區萬壽亭農貿市場冷鮮禽交易區。下城區萬壽亭農貿市場冷鮮禽交易區。
今起,我省設區市城區內限制活禽交易,而杭州等11個設區市主城區的活禽交易則永久禁止。就此,“老板,殺只雞!”的時代畫下句號,冷鮮禽消費時代到來。目前,杭州首批90家農貿市場完成家禽區改造,今起正式全面開賣冷鮮禽。
在這個禽業歷史性“大變革”日子到來之際,杭州相關市場、定點屠宰點等相關部門都做好準備了嗎?
定點屠宰點:加派人手,期待市場回暖
“殺白上市”指的是對活禽進行殺死脫毛處理后再進入市場交易的供應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屠宰、消毒、冷藏、物流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據悉,杭州市現已批準公布的家禽屠宰廠有兩家,分別是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建德市三弟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昨天,申浙公司負責人陳國興的電話響個不停。“下沙、九溪農貿市場等打來電話,想跟我們做一下對接。”陳國興告訴記者,一些農貿市場的經營戶還持觀望態度,雖然已經跟他們聯系過,但具體銷售業務還沒有開展。
盡管7月1日大限之日到來,建德市三弟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內依舊顯得很平靜。“沒有什么大影響。”建德市三弟兄公司董事長戴利平告訴記者,近日每天出廠是一萬多只冷鮮禽。
雖然杭城冷鮮禽市場尚在“寒冰期”,但是定點屠宰點已做好未來家禽消費市場回暖后的準備。“原來車間里是60個人,現在車間增加到80多人;上個月我們購進3輛冷鮮禽配送車,這個月我們又買來4輛。”戴利平介紹。
杭州市農業局介紹,目前,申浙公司單班屠宰能力(一天)為10萬只;建德市三弟兄單班屠宰能力為6萬只。“7月1日后,只有定點屠宰點能提供冷鮮禽,其他地方就不能再提供了。”杭州市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杭州市農業局估計,7月1日后,杭城冷鮮禽的日銷售量約能達到13萬只。其中,杭州本地每天大約能生產供應冷鮮禽10萬只,主要來自申浙、建德三弟兄等杭城定點屠宰廠;而外地每天運到杭城的冷鮮禽約為3萬只,主要來自省內的寧波振寧、湖州溫氏等企業,以及安徽等地。
市場監管局:
售賣過保質期冷鮮禽最高將罰兩萬元
記者昨天從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關于殺白禽上市交易監管的實施意見”已在杭州市政府市長辦公會議上討論通過。 這份意見對臨保、超過保質期的殺白禽“退市”,做了詳細的規定。
根據意見,“殺白禽經營單位(戶)應建立臨近保質期殺白禽銷售管理制度,做到單獨存放,并以明示的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標注內容應當清晰,易于識別。”
另外,“殺白禽經營單位(戶)要建立不合格殺白禽退市機制。要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儲存殺白禽,每天清點銷售情況,專門造冊記錄。對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要立即下架,停止銷售,就地銷毀,不得退回供應商,并建立銷毀記錄,鼓勵以拍照、攝像等方式記錄銷毀情況。”
據悉,今后,過保質期的殺白禽若還在售賣,不執行過期變質食品銷毀制度并保存銷毀記錄臺賬的,相關部門將予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市場處副處長張波告訴記者,對售賣活禽的市場也會有相應處罰,最高可處以5萬元的罰款。
省家禽產業協會:
買冷鮮禽查看“一證二標”
從以前的現挑活殺,到現在的冰柜選貨,消費者對冷鮮禽的顧慮,不外乎一分眼見為實的踏實和放心。今后,“一證兩標”、二維碼……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前來助陣禽類產業升級轉型,消費者在購買殺白禽時可以更加放心。
省家禽產業協會昨天提醒消費者,購買殺白禽時,要查看其是否具有“一證二標”,即檢疫合格證明、檢疫合格標志和產品標識。
“檢疫合格證明蓋有檢疫機構的檢疫專用章和官方獸醫簽名,為一批一證。檢疫合格標志和產品標識,消費者購買時直接可以看到。檢疫合格標志有兩種,一種印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字樣的粘貼紙,一般粘貼在有包裝的外包裝上;另一種正面印有‘家禽產品檢疫合格’字樣,反面有‘中國動物衛生監督’字樣的藍色塑料腳環,懸掛在無包裝的單只家禽產品胴體上腳上。產品標識是加工企業加施的,標有產品名稱、企業名稱、加工日期、貯存方式、保質期等信息。消費者可以通過標識的信息內容追查問題禽產品的來源,實現質量追溯,以保障消費者利益。”(記者 洪慧敏)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