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萊蕪市區最高氣溫飆到30℃以上,火辣辣的陽光讓人感受到盛夏的氣息,不少人紛紛吃起冰淇淋等冰品。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至今,冰淇淋一直在漲價,今年各雪糕品牌全線漲價20%,即使沒漲價的,也“瘦身”了。
市場難覓0.5元雪糕
暑假將至,市民劉國美給孩子批雪糕時發現,去年還能買到的0.5元一根的老冰棍,今年卻很少能買到了,市面上的雪糕價格大都在1元以上,就連最常見的小布丁,也漲到了1元。
“進價漲了,零售價也只好跟著漲。”鳳城西大街一家賣冷飲的老板說,他們現在已經不愿意銷售價錢便宜的雪糕了,“價錢越低利潤越小,像小布丁,去年的批發價為0.35元一根,賣0.5元還湊合,但今年批發價已經漲到了0.5元,再加上電費、運費、人工費,不漲價就賠本了。”
“今年的雪糕貴了不少。”在長勺南路上一家雪糕批發店購買雪糕的張培埋怨說,最近氣溫直線上升,孩子嚷著要吃雪糕,她花30元才買了十幾根,去年買同樣多的雪糕也就花二十幾元。“像伊利、蒙牛的雪糕,一塊錢的都買不到了,都是兩三塊一根的。”張培說。
“確實是這樣,50%的雪糕都漲價了。伊利雪糕普遍漲價,蒙牛雪糕部分漲價。”這家雪糕批發店的王老板說。
一元雪糕越來越少
記者發現雖然有些雪糕沒漲價,但重量明顯變少。王老板說:“比如老冰棍,雖然沒漲價,但明顯瘦了一圈,少了5克。小了不好賣,老冰棍利潤又薄,所以干脆就不賣了。像蒙牛純脆草莓香草味雪糕,今年的凈含量為56克,原來是60克,也少了4克。”
這家店的銷售目錄上有40多種雪糕,但是批發價在1元左右的不到10種。老板說,一些品牌雪糕不斷漲價,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一些零售價為1元的雪糕,賣一箱才能賺1元或1.5元,因為賺得少,他們干脆就不進1元雪糕了。
大超市冷飲專柜的導購員也說,低價位的品牌雪糕利潤空間小,超市也愿意進一些高價位的雪糕。
對于雪糕價格繼續上漲的原因,多位冷飲店老板都向記者表示是因為牛奶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及運營成本提高所致,“今年一箱純奶的價格都上漲了十幾元,雪糕價格肯定也要跟著漲了。”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起,國內乳制品原料價格普遍上漲,而大部分雪糕、冰淇淋的主要配料都有奶粉,奶粉價格上漲,雪糕價格水漲船高。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