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本網發布《魚肚里掏出一把深褐色“藥片”》一文,反映市民范女士在切開從市場購買的鯧魚時,發現魚肚里有30多個顆粒物,看上去像藥片。事件曝光后,不少市民撥打96110熱線,咨詢這些顆粒物到底是什么東西,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6月30日,記者聯系到著名科普網站果殼網主筆“瘦陀”,據他介紹,范女士所購買的魚學名為布氏鯧鲹,俗稱金鯧,原產太平洋和印度洋,是這幾年國內市場上常見的養殖海水魚。比起煙臺較為常見的銀鯧,布氏鯧鲹個頭大、長得快。國內布氏鯧鲹養殖地主要在福建,這種魚食用最多的是顆粒飼料,而肚中的“藥片”正是沒有消化完的顆粒飼料。除了布氏鯧鲹,養殖大黃魚體內也常見到未消化的顆粒飼料。該飼料對人體無害,市民無需擔心。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