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黃鱔賽人參”,昨日是小暑時節,也是吃黃鱔最補身的時候。不過,記者走訪了解到,盡管正是吃鱔魚最好的時候,但其在本地市場上的銷量卻并不高,絕大部分都銷往外地,成了外地人的口福。
實際上,黃鱔與小龍蝦、大河蟹一樣,都是能創造年產值近百億的水產品。可是,近些年來,黃鱔在武漢的消費熱度卻遠不及蝦與蟹,只是間或出現在餐桌上。
鱔魚消費曲高和寡
“一盤燒鱔魚要78塊錢?”前天下午,胡先生在漢口花橋一家餐館吃飯,被菜單上燒鱔魚的價格驚到了,“差不多就是一盆小龍蝦了。”
記者致電多家餐館了解到,各類燒鱔魚的菜品價格都在70元左右,屬于店內的高檔菜,每天的點單量并不是很高。餐館工作人員說,宴會消費點鱔魚多一些,一般家庭消費很少點鱔魚。
在漢口民族路附近的一家菜市場里,水產檔口老板董先生稱,他的檔口,每天賣出的鱔魚不到10斤。
記者隨后在漢口西馬路、北湖、大興路等多家集貿市場走訪發現,鱔魚最貴賣到33元/斤,最便宜也要29元/斤。而在華南海鮮市場里,鱔魚的批發價也從26元/斤到29元/斤不等。
本地平淡外地受寵
省水產局產業處介紹,在湖北省,黃鱔是與小龍蝦、大河蟹齊名的特色水產品,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但在本地消費市場上確實沒有預想中受歡迎。
不過,在本地銷量平平的黃鱔,在外地卻頗受歡迎。仙桃黃鱔集散中心,每天將黃鱔運往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區的車輛非常多。養殖戶羅先生告訴記者,江浙地區的人很喜歡用黃鱔煲湯,而上海消費量最大。
武漢市水產科技推廣培訓中心專家況開河說,鱔魚因為苗種太少,養殖成本高,風險大,市場價格相較于其他水產品更高,以本地的消費水平來看,很難長期穩定地消費鱔魚。相比較而言,更多的湖北人喜歡吃四大家魚,以及鱸魚、鯧魚等江魚,這種飲食習慣也影響了鱔魚在本地的消費。
價格制約本地消費
“鱔魚已成貴族菜,如果價格降下來,相信銷量也不會少。”況開河告訴記者,過去武漢人吃鱔魚吃得多,養鱔魚也賺錢,但隨著粗放型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野生鱔魚苗種日益稀少,鱔魚養殖成本越來越高,賣得也越來越貴。隨著2005年小龍蝦開始成為武漢市民餐桌上的寵兒之后,鱔魚消費慢慢成為宴請或家庭聚會時的“高檔菜”。
來源:中國水產門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