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展茶園綠化,實現清潔化生產。天馬巖、龜山、闊格山、嵩安、銀屏茶葉專業合作社、西坑、碧桂、大龍山茶場等標準化生態茶園2750畝進行套種桂花、山茶花、羅漢松、天竺桂、桃花、紅豆杉、棕櫚等名貴樹木,普及和推廣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和有機肥施用,幼齡茶園套種圓葉決明、羽葉決明、百喜草等綠肥,茶園梯壁種爬地蘭、黃花菜、平托花生、白三葉等裝點靚麗茶園,達到生態優美環境和秀麗永春的效果。
二、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提高茶青質量。錦斗云貴等70個茶場安裝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黃板籃色粘板、害蟲性信息素”誘殺農業害蟲技術。示范區內每20-30畝茶園安裝一盞頻振式誘蟲燈,每畝茶園懸掛20×25黃板30-40張誘殺害蟲。通過典型引路和示范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涉農企業和茶農廣泛使用綠色防控技術,降低農殘和生產成本,推動茶葉生產向生態農業、無公害農產品和現代生態農業發展。
三、建立病蟲害測報體系,減少病蟲為害。達埔新溪泉州御漢芳和湖洋綠閑等60個茶場設立監測點,提升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防控和檢疫監管等。采取調查測報相結合,全面掌握病蟲動態,完善應急防控和疫情追溯工作制度,強化科學用藥指導和農藥抗性監測評估,仙茗茶業、華鋒茶葉公司、云中香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等17個標準化生態茶園核心示范4834畝,帶動全縣茶葉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和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15萬畝次,減少農藥使用量10噸。
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實現節本增收。湖洋金斗洋、玉斗八一等120家茶場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針對低丘、半山和高山茶園不同土壤類型和養分含量及不同樹齡的需肥特點,合理施用配方肥和專用肥550噸,改進施肥技術逐漸向定量精準施肥轉變,使茶葉促進茶葉營養均衡,達到維持土壤肥力水平,減少養分流失和土壤環境污染,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和可持續性生產的目的。目前,海堤生物科技園茶園1170畝已獲得有機食品認證,莉芳茶廠等3家企業茶園3070畝獲得綠色食品認證,萬品春等19家企業茶園18618畝獲得無公害認證,還有11家企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五、改造廠房轉型升級,提高茶葉質量。雪峰巖茶業發展公司、云源香茶場、茂興茶場等10家茶廠茶葉初制加工清潔化改造9070㎡,全面實施清潔化茶葉生產,淘汰陳舊、破損設備,摒棄炭烤手炒的傳統制茶模式,改用更為高效、省力、衛生的液化氣、柴油、電、沼氣等清潔化能源,使用微波、氣熱、遠紅外殺青、干燥及光電揀梗機等環保加工設備,坑仔口鎮莉芳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廠引進烏龍茶清潔化連續加工流水線,帶動了東關鎮北硿、呈祥雪山巖、五里街詩壇、坑仔口龍峰、橫口純香閣、玉斗紅山及蘇坑慧山等7家茶廠轉型升級。
六、發展電子商務,拓寬銷售渠道。萬品春茶業、鴻德祥茶業、陳志明等70多家茶商通過“永春佛手”、“閩南水仙”、“莉芳”、“萬品春”等著名知名商標品牌在傳統營銷的基礎上,依托淘寶、拉手、糯米、百度團購等商城的交易平臺開設網店,少數開在天貓、阿里巴巴等商城的交易平臺。利用電商彌補企業市場狹隘、信息部靈、人才和資金匱乏等的不足,在淘寶、天貓、阿里巴巴等商城開設網店,銷售茶葉產品,現已發展到利用微博、微信、微淘等宣傳銷售產品,進入“微時代”。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