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藍莓市場價格出現暴跌,從電商到實體平臺,零售價格普跌五成以上,其中以聯想佳沃為代表的資本追逐帶來的產量暴增是主要原因,不少藍莓種植戶因為營收未及預期,開始考慮“撤退”,未來既有投資是否會出現撤退現象備受關注。
價格:一周降價一半
時隔一周,消費者老賀突然發現這個被定義為“高端”的水果售價下跌了超過一半。
在電商渠道,佳沃天貓旗艦店500克四盒裝藍莓由此前的258元降至79元,且買四盒送兩盒,折合每盒13元,降價幅度近七成。該店客服一再強調,這只是網站為了回饋老客戶做的短期促銷活動。實際上除了電商,實體渠道也在大幅降價。
在bhg精品超市,125克佳沃藍莓價格只有9.8元,而華潤ole的價格更低,只有8.8元/盒,據現場的促銷人員介紹,就在一周前,這樣一盒藍莓的售價還是17.8元。“降得是挺多的,佳沃這一品牌的藍莓今年最高的時候賣過每盒23.8元,現在連10元都不到。”bhg的售貨員反映稱。
不僅僅是佳沃一個品牌,北京商報記者瀏覽電商網站發現,沱沱公社自營的20毫米以上果徑、125克藍莓促銷價為18.8元,而此前售價為38元;直徑較小的也從28元/盒降至8.8元。本來生活售賣的藍莓也普遍降價三成。
進口藍莓價格降幅更是驚人,在1號店,來自智利的125克六盒裝藍莓售價128元,網站標注的降價前價格為368元。
內因: 資本扎堆擴產惹的禍
“價格回落最主要原因就是藍莓種植面積增加。”老曲所在的丹東翰林藍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藍莓種植、藍莓苗木培育的企業,據其介紹,在八年多前自己剛入行時,藍莓由于是純粹從國外引進,又有抗癌、明目等功效,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賣方市場,不但供不應求,渠道商的利潤空間也極為可觀。
正是看中了藍莓等高端果蔬市場的盈利能力,各路資本蜂擁進入,以聯想為例,這家全球最大的pc廠商2010年開始涉足農業投資領域, 7月成立農業投資事業部,2012年8月9日,成立佳沃集團,并派出元老級高級副總裁陳紹鵬出任總裁,更被董事長柳傳志寄予厚望,按照他的計劃,聯想控股將在2016年前上市,佳沃則是上市計劃中的“二級火箭”:前期的3-5年不斷投入資金、資源,待產業鏈做好后再為聯想控股盈利做貢獻。
資本的介入讓藍莓產業開始極速擴張:國內最大的藍莓生產基地青島2011年底全市藍莓種植面積為3.5萬畝,藍莓產量為1747噸,產值2.2億元,當時已經占到了全國近30%,而如今僅青島黃島區的藍莓種植規模就已經達到了6.78萬畝,加上全市其他地區已經達到了約7萬畝;丹東全市藍莓種植面積也從2005年的不到1000畝擴大至2.5萬畝。
外因:渠道壓價 假有機搗亂
“其實經過2011年以后的擴產,從去年中開始已經有降價的苗頭,最初的跡象便是收購的計價方式從原來的以克為單位變成以斤為單位。”青島當地一位藍莓種植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時青島本地的藍莓種植戶們還專門進行過一次研討,雖然有人提出種植面積擴大后可能引發價格下滑,但大部分人卻抱有幻想:因為資本還在往里進。
除了資本的導向外,另一個影響種植量的重要因素便是利潤。但在采訪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卻發現,即便是在價格高企時,種植戶也幾乎沒有利潤可言。“其實,降不降價與我們種植戶關系并不大”, 安徽合肥一位專門從事藍莓種植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六年前,其投入600多萬元進入藍莓產業。按說藍莓價格畸高的時候種植戶是盈利的,但實際上渠道收購價格一直壓得很低。“降價漲價的操控方并非種植方,而是渠道商說了算,我們常年處于虧本狀態,利潤全被渠道商賺走了。”
此外,在盲目擴產之后,部分無法達到有機標準的藍莓入市也拉低了整體售價。據陳先生介紹,市面上的藍莓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的,另一種是有機的,然而市場魚龍混雜,不管是否經過有機認證,都可以打出有機牌。“在成本上,普通藍莓和有機藍莓的價格每斤差100元,但在終端銷售上卻難以體現價格優勢,假有機藍莓一降價,真有機價格也只好隨行就市。”陳先生介紹。
規劃:虧本嚴重不如種蔬菜?
在老曲看來,任何一個農業項目都是長期投資過程,短期很難收回投資,藍莓種植的前兩年為投資期,第三年可以達到成本營收持平,第四年能實現盈利。目前產量增加,只能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維持基本盈利。
但陳先生直言,“下一步是要改行了,賠本得太厲害了,還不如改種蔬菜呢”。不過,陳先生透露,自己近600多萬元的投資想徹底退出并不容易,還得看看有沒有接手的買家。
相比于小渠道商,背靠聯想的佳沃則認為,“特定產區的藍莓在一年中有著特定的上市時間,在上市早中晚期會呈現不同的價格,這是農業及水果領域正常的規律”。
盡管如此,佳沃的實際動作卻也印證了對藍莓暴跌并非全不在意:在高端水果方面,新增車厘子及提子兩大品類;在其他產品方面,涉獵紅酒、茶葉等也都被看做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手段。
資本:撤退跡象已顯
“高端水果領域盡管競爭者少,但壁壘不低,投入期長,好不容易培育出來,要么被同業分食,要么就引來資本蜂擁導致利潤空間被擠壓。”一位曾考察過高端果業的資本負責人透露,以藍莓生產周期為例,基本遵循“三年投入、四年掛果、五年到七年豐產”的規律,這其中除了要“看天吃飯”,人的因素也非常重要,既包括種植戶,也包括同業資本的競爭。 這就是前幾年vc、pe紛紛進入果蔬業,后來又紛紛退出的原因。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杰凝指出,價格普降,對以藍莓為主營業務公司的利潤肯定會有影響。不過聯想投資現代農業,看好農業未來的發展潛力,現代農業需要一個長期的投入、培養過程,短期盈利可能性不大。此外,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指出,做農業要有渠道控制能力,藍莓的漲跌主要是由于渠道商,聯想佳沃價格波動也說明對渠道的控制力不足。品種單一,對特定渠道就顯得過分依賴。建議聯想佳沃農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多元化,增強企業抗風險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由于進口量的猛增,車厘子已經出現了類似藍莓的暴跌局面,市場零售價從過去的超過100元/斤降至50元/斤左右,從這一點上看,佳沃選擇車厘子作為分擔藍莓風險、多元化投資的品類似乎并不恰當,而要實現柳傳志定下的“上市后要推出新水果或者新領域的投資,然后實現持久、穩定的增長”目標,更是難上加難。
“要想打破這種局面,一種辦法就是允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通過市場自我調節,挺不下去的企業就會主動退出市場,企業減少,供需關系就會趨于平衡。”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喬榛說。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