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了解當前青島市生豬收購市場價格走勢,全面掌握生豬養殖成本和收益變化情況,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于近期組織實施了生豬養殖效益專項調查,采取入戶問卷調查和電話訪問相結合的方式,先后調研走訪了四市一區的20戶生豬養殖戶,取得了第一手的養殖信息和調查資料。現將調查結果結合畜禽監測數據分析報告如下:
收購價格先急升后緩降
據監測,青島市4月份生豬平均出欄價格為10.92元/公斤,較3月份的11.74元/公斤,下降0.82元,降幅達到7.0%;較去年同期的12.34元,下降1.42元,降幅達到11.5%,全市生豬出欄價格連跌五個月,累計下降4.59元,再創本輪價格調整以來的新低。自4月中旬起,受政策調整及供求關系變化等因素影響,本地生豬出欄價格出現v型反轉,5月份生豬平均出欄價格快速回升至12.88元/公斤,上漲近2元,與去年同期價格(12.86元/公斤)基本持平,在6月上旬達到14-15元/公斤的反彈最高點后,生豬收購價格再度疲軟,呈現緩降態勢,導致6月份平均出欄價格為13.23元,環比僅上漲0.35元,同比下降1.72元。
存欄因規模不同而有所差異
從存欄總量來看,10戶規模養殖戶平均存欄量從價格最低點時的737頭上升到1028.8頭,而10戶散戶平均存欄量則從122.6頭下降到了101.7頭。從存欄結構來看,規模養殖戶在價格最低點時的育肥豬、種豬(能繁母豬)和仔豬的結構比例為52.7:13.0:34.3,6月末則調整為43.0:9.5:47.5;而散戶價格最低點時的結構比例為50.9:9.6:39.5,6月末為51.7:9.7:38.6,基本保持不變。
存欄的變化情況,如實反映了規模戶和散戶對后期市場走勢的不同預判,部分規模戶逢低入市,保留種豬并大量購進仔豬,擴大生產規模;而散戶則受到較大沖擊,尚未恢復養殖信心。現場問卷調查的結果也清楚地表明了這一趨勢:有2戶規模養殖戶表示要擴大養殖規模,另外8戶表示基本保持穩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2戶散戶表示要縮小養殖規模,1戶表示將放棄生豬養殖,沒有一戶表示要趁機擴大規模。可見本輪的價格反復調整,對市場起到了一定的洗牌作用,部分散戶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淘汰出局,生豬養殖業的規模化水平將會進一步提高。
扭轉虧損局面尚需時日
接受訪問調查的20戶養殖戶,6月末平均出欄價格為12.84元/公斤,較最低點時每公斤上漲了2.72元。由于飼料和勞動力價格的不斷上漲,生豬養殖成本也是隨之水漲船高,基本抵消了出欄價格上漲帶來的收入增長。根據問卷調查結果,20戶養殖戶每頭生豬的平均養殖成本為1573.3元,平均出欄重量為125.2公斤,以此測算每公斤生豬的養殖成本為12.57元,其中飼料成本最高為9.17元,其次是仔豬購進成本1.91元。據養殖戶反映,目前青島地區市場上的玉米銷售價格已由年初的2.16元/公斤,上漲到最近的2.70元每公斤,按照業內公認的盈虧平衡點——豬糧比6:1計算,當前存欄生豬的養殖成本在加大擠占了養殖利潤空間。
兩相對比不難看出,在5月份實現短期盈余之后,養殖戶又陷入了保本經營甚至小幅虧損的局面。養殖戶普遍認為,如果沒有新的政策和利好因素出臺,今年下半年生豬收購價格將是緩慢回升的格局,價格將長期徘徊在14元/公斤左右,到年底隨著消費量的增多,生豬價格也將達到年內最高點,但要實現全年扭虧為盈,難度極大。
規模養殖不可盲目上馬
規模養殖是調查過程中受訪養殖戶提到最多的話題,甚至有近半數的散戶在談及對今后生豬養殖業發展的看法時,主動提出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積極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鼓勵規模化生產經營,逐步實現生產和銷售的集約化。
但也有部分受訪者,對此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擔憂,原因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規模養殖投入大、生產周期長,若是跟風而起、盲目上馬,很容易導致產能過剩,造成土地和各類資源的浪費,對生豬養殖業帶來更大的負面沖擊;二是規模養殖需要完備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運輸、污水處理、病死豬焚化等,在養殖項目投產之前必須加大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不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加嚴重的污染;三是大規模養殖產生的巨額利潤,可能導致城市工商資本下鄉,對原有的養殖格局造成擠壓,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增收;四是大規模養殖帶來的行業壟斷,很可能導致豬肉價格長期居高不下或巨幅波動,影響市場穩定。
因此,提高生豬養殖業的規模化水平必須要秉持適時、適度的原則,結合傳統養殖,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嚴格把關大規模養殖企業的審核、準入和后續管理機制,使生豬養殖業規模化程度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確保行業的安全、有序發展。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