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防治潰瘍
一般我們都知道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人們體內的陽氣也是一年中最高的時候,所以說越來越多的人被口腔潰瘍“上火”癥狀所困擾。
臟腑之火引發潰瘍
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再加上飲食味重油膩又缺乏運動,使得現代人“上火”似乎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人們時不時就會臉上起痘,咽喉、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別看不算大病,可這把“火”在身體里燒著,還真挺難受。那么,這些火是從哪兒來的呢?
有專家這樣認為,一般在中醫上看來,‘人體的諸痛瘡瘍,都是屬于火’,人體的五臟都有可能‘生火’的。
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介紹,這些火熱性質的癥狀常會沿著經絡上行,表現在頭面部、口腔、咽喉等部位,各臟腑的火還各有特點,下列五種最常見。
眼睛紅多是肝火
肝火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情志。肝火旺的人常表現出面紅目赤、口苦咽干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壓不住火、老想生氣。
此外,外感火熱之邪,也容易上肝火。心火上炎生口腔潰瘍。“心開竅于舌”,心火旺就會循經上炎,表現為口舌生瘡。
然而導致心火旺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經常性的憂愁思慮或者是情緒過于的激烈的刺激會引發心火比較的旺;另一方面,一由于天氣的炎熱和經常性吃辛熱食物,比如說芥末、花椒 、辣椒等,都是容易上心火。
還有不當進補鹿茸、人參等溫熱之品,都會導致心火上炎。判斷心火旺的主要標志是口舌生瘡,同時常伴有心煩、失眠、口渴、舌尖發紅、舌苔黃等。
胃火導致牙齦腫痛
主要原因有:一是肝火犯胃,由情緒引起的火容易造成肝胃不和,所以很多人一生氣就胃疼;二是熱邪犯胃,熱得過度稱為“邪”,這種上火在夏天,尤其是桑拿天更容易犯。
肺火多發咽喉腫痛
上了肺火后,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咳嗽,而且聲音洪亮。實火的人往往氣喘,呼吸聲很粗,吐痰又稠又黃;虛火的人痰比較少,但痰中可能帶血絲,而且聲音嘶啞,人也會越來越瘦且伴盜汗。
腎火都是虛火
腎火一般都是由腎陰虛引起的,所以沒有實火,全部為虛火。虛火上炎可以表現出眩暈耳鳴、失眠健忘、脫發、咽干口燥。
六大因素導致復發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常見的口腔潰瘍就是指復發性口腔潰瘍。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中醫、黏膜科主任劉宏偉教授介紹,80%復發性口腔潰瘍屬于輕型口腔潰瘍。目前認為,它的發作和以下因素有關;
1.消化功能紊亂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痔瘡等胃腸道疾病患者,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率會明顯增高。這是因為,人體全身黏膜結構是相似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主要病損在消化道黏膜,與此同時,口腔黏膜也較為“脆弱”。
2.內分泌變化
有些女性每逢經期前后就會出現口腔潰瘍,這可能與月經前的孕酮水平增高,雌激素的水平降低有關。
3.遺傳因素
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往往會有復發性口腔潰瘍,但是發作頻率和程度卻不盡相同。
4.精神心理因素
有的人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狀況不佳等情況下會發病,這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5.慢性病的“并發癥”
糖尿病、血液病、結核病等慢性病患者,由于黏膜的營養供應不良,也容易出現口腔潰瘍。
6.其他因素
包括缺乏微量元素鋅、鐵、葉酸、維生素b12等,可能會降低免疫功能,從而增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可能性。
控制潰瘍的注意事項
復發性口腔潰瘍雖然治法很多,對其反復發作卻無法有效控制。因此,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人最好根據自己的體質,盡量遠離誘發因素,以減少其發生。在生活中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
很多人因為疼痛不敢刷牙,這樣是不對的。要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2.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長期睡眠不足、勞累過度是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常見誘因,這些不當行為會耗傷人體陰血,陰虛則火旺,常會從口腔黏膜上“出火”引起潰瘍。
3.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因煩躁而上火
情緒不好的人應善于自解煩惱,寬容待人,與人和睦共處,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4.起居規律,營養均衡,戒除煙酒,堅持體育鍛煉
對那些因不愛吃蔬菜水果而常起口腔潰瘍的偏食者而言,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非常重要。
5.飲食盡量清淡
“病從口入”,口腔潰瘍也不例外,在飲食的五味中,“辣”是最上火的。易上火的人一定要盡量少吃麻辣燙、紅油火鍋、水煮魚、毛血旺等熱辣食物。
需要強調的是,酒精本身就是熱性的,如果在吃辛辣油膩食物的同時,喝大量烈性酒,無異于“火上澆油”。
最后要提醒的是,雖然絕大多數口腔潰瘍是良性的,但如果發作時疼痛難以忍受;或發作頻繁,每個月超過兩次;或歷時較長,持續超過兩個月;
或同時出現多個潰瘍,潰瘍面積大于黃豆大小,卻無明顯疼痛感等,或者在口腔潰瘍后又出現生殖器、眼睛的問題,均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炎炎的夏日,最容易讓人心煩氣躁,飲食越來越沒規律,上火是經常的事。那么夏季上火怎么辦呢?快跟小編一起去了解如何防治夏季上火以及夏季飲食養生的小常識吧!
上火吃什么好
1、綠豆
綠豆味甘性寒涼,不但可以解暑熱,除煩熱,還具有解毒的功效。綠豆可以熬湯,煮粥,甚至可以制作成綠豆糕來食用。值得注意的是綠豆不可以與中藥同時服用。 2、兔肉
味甘性涼,有解熱毒、涼血、通便作用。可以紅燒或燉湯。
3、梨
味甘微酸性寒,有清熱潤肺、除煩止渴的功效,對熱病后心煩口渴、尿黃便干尤為適宜。可生吃或用梨去核塞入冰糖或蜂蜜蒸熟后食用。注意梨汁性寒,便稀者少食。
4、桑葚
味甘酸性寒,有滋陰補血益肝腎的作用。對于陰虛內熱引起的耳鳴、失眠、心悸有輔助治療作用。生食或用50克水煎服。
5、荸薺
味甘性微寒,有清熱解渴化痰作用,適用于熱病的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大便干、尿黃者。可以生食也可炒菜,還可以搗汁冷服,對咽喉腫痛尤佳。
6、百合
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清熱又能潤燥,對肺陰不足引起的干咳、少痰或低熱、咽喉腫痛均有效。用鮮百合搗汁加水飲之,亦可煮食,也可用冰糖一起煮食。
7、芹菜
芹菜味甘苦,性微寒涼,不但具有清除肝火,通順血脈的功效,而且它還對頭暈,牙齦腫痛,面紅目赤等癥狀有輔助的療效。可以涼拌食用,也可以水煎飲。 8、黃花菜
味甘性涼平,有清熱解毒功效。可用于牙齦腫痛、肝火、頭痛頭暈、鼻衄等。可以炒熟或煎湯食用。要注意鮮黃花菜食用不當可引起中毒。
9、藕
味甘性平寒,有清熱生津、除暑熱、涼血止血作用,另外,還有潤肺止咳作用。用鮮藕生食或搗汁為宜。
10、蓮子梔子湯
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扎),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自制茶飲清解暑熱
鮮藕蘿卜飲
取生蘿卜數個,鮮藕500克。將二者搗爛絞取汁液,將汁液含漱,每天數次,連用3日。蓮藕清熱解暑,白蘿卜清熱生津,合用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夏季飲用能清解暑熱,適用于起口腔潰瘍時伴有口干口渴、心煩身熱的人。
蓮心梔子甘草茶
取蓮子心3克,梔子9克,甘草6克。用開水浸泡后代茶頻飲,每天1劑,可連服3天。蓮子心性寒味苦能清心火、除煩熱;梔子既輕清上行又苦寒泄降,能清三焦之火;甘草不但清熱解毒還能緩急止痛。這例藥茶具有清心瀉火的功效,常用于因心火上炎導致的口腔潰瘍。
生地青梅飲
取生地15克,石斛10克,甘草2克,青梅30克。將生地、石斛、甘草、青梅加水適量,同煮20分鐘,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2—3次飲服,可連用數日。這例藥茶具有養陰生津,降火斂瘡的功效。
三伏天的注意事項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四原則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
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