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德克士8種食品下架
聚焦福喜過期肉事件
本市徹查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問題原料使用情況
福喜質量部經理:用過期原料是高層授意
5年17起洋快餐丑聞6起因供貨;解析為啥洋品牌進中國就變臉
晨報訊(田暢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齊芳芳)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問題食品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記者昨天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第一時間排查了全市各有關餐飲服務單位采購使用上海福喜問題食品情況,對相關企業庫存的問題食品進行了清查,要求停止銷售,下架封存。
排查中發現,本市共有4個品牌的餐飲連鎖企業使用了上海福喜生產的加工食品原料,分別是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和德克士,共涉及8個品種。其中,麥當勞:豬柳肉餅47箱169片、火腿味豬肉餅59箱43片;必勝客:調味牛肉排812袋;漢堡王:美式脆雞排10箱32袋71片、嫩香雞塊10箱39袋210片、培根5箱108袋、豬肉餅3箱2條44片;德克士:雞肉火腿片4袋。上述單位已分別按照企業總部的要求,于2014年7月20日至21日期間對本企業庫存的問題食品進行了清查,并停止銷售,下架封存。
下一步,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將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的有關部署,進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徹底清查全市各有關餐飲服務單位采購使用上海福喜問題食品情況,并重點檢查是否落實了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采購、儲存、使用的食品原料是否落實了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要求,是否存在使用過期、變質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行為等,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查處,堅決杜絕問題食品流向餐桌。
調查
上海福喜涉嫌有組織實施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質量部經理:用過期原料是高層授意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1日夜通報,已部署對該事件進行全面調查處理,要求停止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封存所有原料和產品,對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
上海食品藥品監管局和上海公安局等初步調查表明:上海福喜涉嫌有組織實施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基本鎖定主要涉案食品,分別為6月18日、30日用過期原料加工的麥樂雞、煙熏風味肉餅及霉變牛肉加工的小牛排。
上海市食藥監局目前查實福喜食品5批次問題產品,涉及麥樂雞、迷你小牛排、煙熏風味肉餅、豬肉餅等,共5108箱。初步查明,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棒約翰、德克士、7-11等9家企業使用了福喜產品,已封存產品約100噸。
從7月21日中午開始,調查人員對福喜工廠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工廠質量部經理表示,對于過期原料的使用,是工廠高層直接授意,公司多年來政策一貫如此。
據其向調查人員反映,這樣的行為至少需要廠長以上的領導同意,像牛肉餅這種一直有生產的產品可以直接添加次品材料。當被問及這種行為從何時開始時,該負責人稱不記得了。
在福喜公司的一份客戶名單上,記者看到,3張a4紙上共記錄著近150家企業,包括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宜家等等,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浙江、福建、廣東等20多個省市,目前上海食藥監局已經聯系國家質檢總局,請各家企業進行自我排查。 據《東方衛視》報道
反應
百勝市值一夜蒸發近15億美元
日前,媒體披露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生產過程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在國內外市場、產業等層面引發連鎖反應,目前此事影響持續發酵。
21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肯德基母公司百勝集團以及麥當勞股價雙雙走低,跌幅超過大盤。截至當天美股收盤,百勝集團股價下挫4.25%,市值一夜蒸發近15億美元,麥當勞則收跌1.45%。
目前,事件調查還在進行中,除麥當勞、肯德基等直接受到牽連的公司外,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與上海福喜相關的a股上市公司或許也會被“拖下水”。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隸屬于有著百年歷史的肉類和蔬菜加工巨頭美國osi集團,后者目前在全球17個國家擁有超過50家工廠,是麥當勞、百勝等知名快餐企業的上游供貨商。 據新華社電
5年17起洋快餐丑聞6件因供貨
洋品牌為何進了中國就變臉?罰輕了
記者根據公開報道梳理發現,過去的5年里在華洋快餐店已經爆出至少17起食品安全事件。幾乎每次在遭遇“丑聞”曝光后,洋快餐巨頭大都會表達“歉意”。然而,食品安全事件還是一次又一次發生,不斷挑戰著國內消費者的脆弱神經。有律師認為,中國現行法律法規設定的違法成本低,是國際品牌屢次“犯險”的主因。
供貨 6起源自供應商“不靠譜”
“上海福喜事件”一出,一批國際知名快餐品牌紛紛躺槍。事實上,洋快餐因為供應商問題頻頻“中槍”也已是常事。
2005年的“蘇丹紅”事件也同樣如此,含有蘇丹紅的問題調料來自肯德基原料供應商??系禄腹景賱俨惋嫾瘓F相關負責人此前對媒體表示,出于對相關供應商的長期信任,肯德基沒有對其提供的產品進行檢測。
在記者統計的17起洋快餐食品安全事件中,就有6起是因為供應商“不靠譜”造成的。
記者了解到,此次“洋快餐”供應商事件已經是百勝和麥當勞近兩年來第二次陷入供應商產品質量問題。以百勝為例,前年,央視曝光了山東部分養雞場使用違禁藥物催肥速生雞,未經檢驗直供上海的肯德基餐廳,后又爆出肯德基涉嫌隱瞞8批次抗生素超標的不合格產品。
此次再次陷入供應商使用過期變質肉類問題,消費者不禁要問,如此知名的國際連鎖洋快餐企業,難道對于供應商的質量把關就處于失守狀態?
問題 后廚違規也是重災區
洋快餐入駐中國以來,以其快速的生產方式、不同尋常的口感、整潔優雅的就餐環境贏得多數青年人、兒童的青睞。但是這些表面看似干凈的洋餐廳,“后廚”卻是問題頻現。“后廚”問題的凸顯,多是通過暗訪才能了解到。記者統計的案例中,共出現了8起因后廚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有5起是通過記者臥底了解到的。
今年2月到5月,記者在北京日壇路“7-11門店”暗訪時發現,原本用于清洗餐具和果蔬的后廚餐具沖洗池,被店內廚師違規用來洗頭洗衣。執法人員發現,該店后廚存在水池不符合衛生標準、廚師指甲長、廚師未按要求佩戴健康證等問題。
在2012年的央視“3·15晚會”,記者通過臥底曝光北京三里屯一家麥當勞餐廳賣過期食品,已經超出銷售時間的鹽焗雞翅、甜品派照樣端上餐桌;掉在地上的牛肉餅,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又被放進了袋子中備用。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邱寶昌認為,洋快餐的顧客信任度在下降,誠信危機逐漸顯現。提升顧客的信任度,食品制作過程的公開透明就顯得非常重要。
企業 多次回應稱“個別事件”
福喜公司違規生產行為被曝光后,麥當勞與中國百勝于21日凌晨先后發布聲明,對消費者“深表歉意”。記者發現,幾乎每次在遭遇“丑聞”曝光后,國內洋快餐巨頭大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微博或其他渠道表達歉意,并展示自查及接受檢查的決心。與此同時,食品安全事件還是一次又一次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道歉聲明中,洋快餐企業都將食品安全問題稱為“個別事件”。
比如,2013年3月,吉野家的幾家店面被記者臥底暗訪發現,有的垃圾桶和潲水桶無蓋敞開;有的更改米飯廢棄時間繼續出售等。吉野家發布道歉信,將此次事件定義為“個別門店管理疏漏”,向消費者道歉。
2012年3月,央視曝光北京三里屯一家麥當勞餐廳賣過期食品。麥當勞在回應中將此事稱為“個別事件”,將“堅決嚴肅處理,以實際行動向消費者表示歉意”。
觀察
近年來眾多重量級的 “洋品牌”丑聞頻出,前赴后繼地陷入“質量門”,已成為中國市場景觀。為什么“洋品牌”一進入中國市場就會放下 “高大上”的標準和要求,值得人們反思。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認為,中國現行法律法規設定的違法成本低,是國際品牌屢次“犯險”的主因。而在歐盟,觸犯反壟斷法規的公司最高將被處以相當于違規年營業收入10%的罰款。 2011年4月,日化巨頭聯合利華和寶潔公司因操縱洗衣粉價格遭歐盟反壟斷機構處以近3.2億歐元罰款。
相比之下,一些“洋品牌”在中國即使出了質量問題或欺詐案件,罰單往往只有幾十萬元,根本感覺不到“痛”??胺Q國內處罰“大單”的沃爾瑪連鎖店銷售假“綠色豬肉”案,最終罰款也只有269萬元。綜合《法制晚報》、新華社報道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