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痛擊內地乳業市場,經過多年的艱苦歲月,市場已走出陰影,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意識亦有所提升,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費能力持續增加下,最基本的健康食品─奶製品,自然成為人民首要的必需品。
擁有13億龐大人口的中國市場,雖然貴為全球最大乳品消費國,但人均液態奶消費量仍然遠遠不及其他發達國家,人均液態奶消費量每年約16公斤,只及美國人均消費約五分一,海量的市場潛力可見一斑。
不過,由于原奶供不應求,奶荒的問題仍未完全紓緩,因此奶源市場一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早陣子,以科網巨擘之勢搞動傳統行業的阿里巴巴主席馬云,亦透過旗下云鋒基金伙拍中信產業基金,涉足奶源畜牧這個乳製品的上游行業。
在國策大力扶持下,包括逐步放寬一孩政策,進一步令整個乳製品市場迎來關鍵的一年。外資乳業亦無不覬覦中國這個龐大市場,跨國乳業搶攤內地液態奶市場屢見不鮮,在內地奶荒缺口上,蠶食中國企業的液態奶市場,繼有荷蘭最大乳業皇家菲仕蘭,也有日本明治在華東地區銷售低溫奶。
外資奶企進軍市場在所難免,內地奶企要競爭必先要做大做強。近期,內地相關部委相繼公布有關奶粉行業的併購方案、乳業重組文件等,鼓勵乳業通過併購重組加強規模。
2014年將進入內地乳業市場整合併購的高峰期,特別是奶源畜牧行業。事實上,一頭奶牛生產的原奶質素,很大程度與飼料及生長環境有關,做好飼料這一乳製品市場最基礎環節,原奶供應及質素才能有保障。近年內地乳業市場掀起一輪整合潮,在汰弱留強、強強聯手的大前提下,乳業門檻不斷提高,“國產奶”的形象亦令人有所改觀。
內地乳製品市場已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陰影,要讓消費者重拾信心,奶企在對抗外資企業的競爭時,更應顧及乳製品的食用安全與質素,因此首先要在乳製品最上游把好關,才能避免重蹈三聚氰胺事件的覆轍。可以預見,內地乳業市場整合併購潮將有助進一步提升相關乳製品的質素,乳品行業發展更健康,消費者亦能從中受益。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