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7月30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黃敏 通訊員 方序 于偉 )最近網絡上這個《放棄傳統的豬油導致國人健康每況愈下》的帖子正在熱傳,你看到了沒有?
帖子里充滿了濃濃的懷舊感,讓人想起曾經肥厚白膩、帶著特殊風味的豬油,曾是中國人烹調菜肴主要的膳食油脂。對于許多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深刻體會過饑餓滋味的50后、60后來說,豬油炒菜帶來的獨特香味,在食物匱乏的年代里那就是絕對的享受,能夠給缺乏油水的胃腸以甘露般的滋潤;即使是很多70后、80后,童年的記憶中也少不了一碗豬油炒飯或是油渣面,滿滿的都是舌尖上醇厚的滋味,更是媽媽手作美食的代表之一。
身為80后的錢江晚報記者清楚記得,小時候媽媽喜歡去菜場買來肥肉,自己煉豬油。炒菜特別是炒青菜的時候,用鏟子舀上一勺,香味彌漫。煉油剩下的油渣也不會浪費,而是再次回鍋炒菜,依然很香。
還有同事告訴我,小時候他跌倒頭腫,媽媽會給他涂點豬油,消腫止痛的效果相當好。
曾被國人深愛過的豬油君,后來背著“讓人血脂和膽固醇升高、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的罪名,漸漸淡出了國人的餐桌。網絡上流傳的這個帖子讓小編不由得感嘆:被嫌棄的豬油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再一次找到了真愛。
帖子分成兩個部分為被冤屈的豬油君正名,第一,吃豬油更健康,第二豬油有食療作用。這都是真的嗎?
錢江晚報記者分別請教了浙江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長朱心強,省中醫院中內科主任醫師、國家級名中醫陳意,浙醫二院營養科主任張片紅,浙醫二院營養科醫生金星,省中醫院保健科長湯軍,希望從不同角度來全面解答這些問題。
各位專家的結論是:原文不靠譜,過于片面。
原帖摘抄
中國人祖祖輩輩都是使用豬油,一直都相安無事,人人都很健康。唯一的疾病就是營養不良和戰爭或者自然災害。但自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開始拋棄傳統,接受西學了,就把祖先的優良傳統都拋棄了,比如說豬油,采用各種更加健康的植物油或轉基因油,結果現在心臟病反倒成為第一大殺手。
為什么以前食用豬油的時候,大家都很健康,買豬肉的時候如果給的肥肉少一點還跟張屠戶急紅了眼?現在人人都吃瘦豬肉,不吃肥肉,反而心臟病發病率還大幅上升呢?其中必有一些東西是不對的。
于是我就專門查了查豬油的用途,發現豬油簡直是個寶貝。食療必用。
首先,豬油的性質是甘,微寒,無毒。它的第一個功能就是解毒(包括硫磺毒、肝毒等)。現在不是總是擔心黑心商戶在食物里添加了硫磺嗎?不怕,多吃豬油就行。
豬油的第二個功能是解五種疸疾(如黃疸)和這些疸疾帶來的水腫。這五種疸疾,其中就包括了現代的癌癥,所以癌癥水腫用豬油也可以化解。因為豬油能夠“利腸胃,通小便,利血脈,散宿血”。比如說小便不通,現在科學的做法就是要插尿管,科學是科學,但是病人的尊嚴和隱私都隨著下水道排走了,中醫的做法就是用肥豬肉一斤,水二升,煎三沸,飲之立通。大家在急吼吼上醫院請小護士給插尿管之前,不妨先試試這個辦法。
女人婦科炎癥,白帶惡臭,用豬油60毫升,酒100毫升,煎沸頓服。
還有解“諸肝毒”,比如說有些魚(河豚)或者海魚,肝臟毒素很強,誤食就有性命之虞。不怕,頓服豬油一升即可。
老人家年紀大了,總是咳嗽,用肥豬肉四兩,煮百沸,切,和醬,醋,食之。
產婦產后虛汗,豬油,姜汁,蜂蜜各200毫升,酒100毫升,煎10沸,每次服用一茶匙。
還有以前說過的,孫思邈的經驗方,豬油加人參,煎煮后,每天一勺,治老人癡呆癥如神(日記千言)。
還有更多的用途,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總之,豬油是個好東西,祖宗之訓不可廢。
吃豬油更健康嗎?
專家解讀:居民肉類、油脂攝入量超標如再攝入豬油,對心腦血管是雪上加霜
對這個帖子如何評價?專家們的意見都很一致:這種說法有失偏頗,有為了吸引眼球而嘩眾取寵之嫌,缺乏科學性。豬油不是不能吃,一要看攝入量的多少,即把握好“度”的問題;二是看個人體質和身體狀況。
浙醫二院營養科主任張片紅說:“從我們專業的角度來看,豬油可以吃,但要看居民整體的膳食結構。三十年前,那時候很多食品還是憑票供應,飯都吃不飽,主要的食物也是植物性的,那么你吃少量豬油,身體都能代謝掉,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是現在很多發達地區,城市里普通居民的飲食總能量、肉類和油脂的攝入量都超標,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去攝入豬油這樣的飽和脂肪,對控制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就是雪上加霜。”
“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吃豬油是一種享受,但是現在把吃豬油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肯定是誤導。”省中醫院中內科主任醫師、國家級名中醫陳意說。
“網帖里說‘中國人祖祖輩輩都是使用豬油,一直都相安無事,人人都很健康’,前半句也許沒錯,但并不見得人人都很健康,健康也不是吃豬油的功勞。”浙江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長朱心強分析,“從營養學角度看,不飽和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更健康,因此植物油比豬油等動物油更適合食用。但是并不等于說植物油就可以大量吃。過去雖然吃豬油為主,但是吃的量很少;現在多數人吃植物油為主,但是吃的量比以前大多了。這是問題所在。就是說吃得多了,對身體都會有害。即使光吃植物油的僧人也會得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臟病;同樣,少量吃豬油也不會危害健康。”
朱心強覺得現代人易得肥胖和“三高”等疾病,主要原因是能量攝入太多,活動消耗太少。光責怪豬油是肥胖和三高的罪魁禍首也是不對的。
“現代醫學認為在保證營養需求的前提下,吃得越少越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飯吃七分飽的道理。不用太計較吃什么,而要注重吃多少。回到這個問題,就是豬油可以吃,但不要吃太多。”朱心強說。
有一說
事實上,根據近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3年業務技術報告》顯示:從膳食結構來看,我省居民畜禽肉類攝入超量,食用油攝入偏高略超過推薦攝入量。從營養素攝入量看,脂肪供能比在32%左右,超過了要求的30%。而一些營養相關慢性病呈現上升趨勢,如浙江省2002年高血壓患病率為19.8%,而本次調查大城市、中小城市、農村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23.49%、21.20%、23.00%,且隨年齡的增加,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趨勢明顯。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情況也呈現井噴,中年人群日益成為糖尿病的重要群體。
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提倡吃豬油顯然不是健康飲食的好選擇。
帖子中的豬油食療方子靠譜嗎?
專家解讀:在中醫教科書里并沒有這些食療方子有些說法肯定有問題,不建議嘗試
至于帖子里提到的豬油食療方,國家級名中醫陳意表示:“這些可能是一些民間驗方,在中醫教科書里并沒有這些內容。你什么時候去醫院看病,醫生給你開的藥方里有豬油的?不過按照中醫藥食同源的理論,豬油也是可以用作藥用的,看怎么用。這些食療方因為臨床醫生不會去用,所以很難評價。”
“但是這里面有些說法肯定是有問題的。比如肝毒,中醫里沒有這個說法;說硫磺吃多了,可以靠吃豬油解毒,有黃疸的人吃豬油,這些都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絕對不建議大家按照這些所謂的食療方去嘗試。”陳意說。
“現代人和古代人相比,因為營養狀況、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巨大變化,所導致的疾病是有很大區別的。古代的理論不一定適用于現代人;古代人吃豬油能治療的疾病,現代人就不一定了。”省中醫院保健科長、養生保健門診專家湯軍說,“這個帖子里所說的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對極度營養不良的人來說,吃豬油也許是有好處的;但是現代社會較多的是營養不均衡的人,極度營養不良的人很少。所以我們還是提倡食物多樣化,什么都吃,不挑食偏食,而且飲食有節,不能盯牢一樣東西暴飲暴食,才能陰陽平衡。”陳意還提醒市民,對于本身就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身體有痰有濕、有氣滯和食積,以及腸胃不好、腹瀉的人來說,吃豬油就要謹慎控制量了,最好是少吃或不吃。
有一說
杭城幾家著名飯店均表示,出于健康或口感考慮,現在豬油用得較少或者不用了。
浙江飯店行政總廚馮輝說,豬油炒青菜之所以特別香,是豬油加熱后,能激發出青菜本身的香氣。現在做菜很少用豬油,炒青菜一般都是用植物油,只有在熬一些老湯的時候會加點豬油。
凱悅酒店行政副總廚朱崢嶸說,一般不使用豬油,豬油在冷卻后容易凍結,吃起來比較油膩,會影響菜肴的口感和質量。豬油一般用在點心房里,做蔥油餅、酥餅等點心的酥皮。還有就是燉蛋、紅燒豆腐等少數熱菜里面,會加一點豬油,讓雞蛋、豆腐本身的香味更加濃郁。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