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稻谷總體供應充裕,市場價格將圍繞在最低收購價上下波動。盡管部分加工企業將新陳稻谷混摻來降低加工成本,但仍無法消除國內外大米的價差。因此,預計偏低的國際大米在國內仍有市場。
新稻陸續上市,陳稻余量不少,部分企業將新陳混摻起來進行加工,這一現象可能還要持續。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減輕進口大米沖擊的效果,但是只要國內外大米價差仍存,這種沖擊就難以根除。
內外大米價差縮減
根據海關最新數據,2014年6月份我國大米進口量為23.6萬噸,同比增加7.25萬噸,增幅為44.49%;1~6月我國大米進口量為131.9萬噸,同比增加0.23萬噸,增幅為0.17%。從近三個月來的數據看,我國大米進口量呈連續下降之勢,這是國際大米與國產大米的價差有所縮減所致。
截至7月24日,泰國5%破碎率大米的出口報價為433美元/噸,越南同品質大米報價為425美元/噸,完稅后的價格分別為3282元/噸和3225元/噸。而廣東市場上的越南米價3600元/噸,中部市場上的越南米價約3700元/噸。國內新早秈米價格基本維持在3800~3900元/噸左右,由于輪換早稻的大量出庫,部分新陳混摻的早秈稻價格已低于3700元/噸。
不過,國內外大米價差仍然存在,進口大米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在一定時期內也將持續存在。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