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歷時5年制定的《食物內除害劑殘余規例》(以下簡稱《規例》),將正式實施。該《規例》對584種(類)食品農產品中的360種農藥制定了7083項殘留限量標準。
“該《規例》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標準為主,參考了國家標準、美國及泰國等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的標準。部分標準卻比一向以嚴苛著稱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還要嚴。”浙江檢驗檢疫局食品安全監管處處長王志剛告訴記者,該《規例》堪稱“史上最嚴格標準”。
浙江是供港食品農產品大省,供港食品農產品主要有水產品、茶葉、火腿、蔬菜、加工食品和活豬等,僅2014年1~6月供港食品農產品598批,貨值3878.6萬美元?!兑幚返膱绦袑φ憬称忿r產品企業產生什么影響呢?
《規例》對各類產品均制定了數以百計的限量標準,如柑橘的限量標準達136項,梨的限量標準達158項。而對于我省來說,受影響最大的,要屬西蘭花和茶葉。
由于香港現行執行標準沒有明確的規定,省內大部分出口香港的產品都按日本的標準執行。比如此前對西蘭花中農藥吡蟲啉的殘留含量限值要求是5ppm(毫克/公斤),而這次香港《規例》的要求是0.5ppm,比日本的標準足足提高了10倍。
記者從臺州檢驗檢疫局獲悉,臺州西蘭花是我省最主要的供港蔬菜品種,年供港量近3000噸。“《規例》一公布,我們就立刻給當地西蘭花行業協會、農戶培訓,列出新增和要求升級的項目。” 食品檢驗處余衛江處長表示,為了符合《規例》要求,臺州檢驗檢疫局要求西蘭花農藥不再選用含吡蟲啉等農藥,而采用香港《規例》要求相對寬松的氯蟲酰胺和噻蟲秦。
“我們從播種環節就開始抓起,不使用規定范圍外的農藥,而使用多菌靈等不會有殘留的農藥替代原來的殺蟲劑。”臨海市峰盛蔬菜保鮮廠包攬了供港西蘭花中的90%,相關負責人金良斌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應對準備。
對茶葉出口商來說,壓力也不小。“從目前日常檢測及風險監控情況來看,茶葉中的農殘檢出率普遍較高。
此次香港《規例》中涉及茶葉的農殘標準有46項,其中就包括滴滴涕、乙酰甲胺磷、草甘膦等多個檢出率較高的農藥種類。”王志剛表示。
記者聯系了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出口業務的毛經理,他表示,草甘膦等農藥殘留確實難以避免。“對于一些小企業來說,出口成本將大大增加。”他給記者算了筆賬:每批茶葉出口前至少做兩次檢測,一次樣品,一次大貨。每次檢測費用在1000元左右,這樣,就是至少2000元/次。標準增加到46項后,也就意味著不同類別的農藥檢測次數增加了。
“一批茶葉中的農藥殘留,可能有有機磷類、有機聚酯類,這樣,就得分兩次檢,46項內容中可能就不只兩個類別,每增加一類就要多掏1000元。”
他表示,標準的提升勢必導致輸港產品檢測項目大幅增加,檢測周期延長,企業備案種植基地的投入也會加大,成本將明顯增加。
據了解,該《規例》中有86%左右的標準內地沒有制定,其中包括187種在內地已有登記但尚未制定限量標準的農藥。而對于發現某種產品中含有未制定殘留限量標準的農藥殘留,也將根據風險分析評估結果進行管理。嚴格的《規例》將使得企業產品被通報的風險增高,部分食品可能因達不到要求而被限制甚至取消供港。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