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戶喂豬的泔水
正在制作豬食的村民
云南網訊(記者 趙崗 趙樹發 實習記者 李星佺)流向正規市場的生豬居然是用惡臭的泔水喂大的,而這些不為人知的養豬場就藏在離昆明城不遠的山村里。近日,有市民報料稱:昆明市盤龍區青云街道辦事處青龍社區兩面寺村有村民用泔水喂豬,而且豬糞、泔水已經嚴重污染了村內環境,村民生活用水受到影響。
7月30日中午,云南網記者來到了兩面寺村,發現昔日山清水秀的山村已變得一片狼藉。
【現場】垃圾成堆、泔水喂豬
兩面寺村坐落于機場高速旁的山中,剛行車入山時滿目翠綠、空氣清新。然而當記者一行快要抵達兩面村時,隨著越來越接近目的地,糞便、泔水、腐木混雜的惡臭也愈發濃烈了。
進入兩面寺村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堆堆建筑垃圾,爛門、壞窗、廢紙板相互垛堞,與四周的紅土綠樹格格不入。
報料人指著泥濘的路告訴記者,“前面就是一家養豬場,下雨又混著泔水,路臟的不行。”
順著報料人所指方向,云南網記者踩著泥漿走進了一個紅磚黑瓦的院落。院子只有一面完整的墻,其余殘垣斷壁下同樣堆著各式各樣的建筑垃圾。
除建筑垃圾外,院內還醒目地擺著二十幾只裝滿泔水的塑料桶。泔水桶旁是一個用磚和水泥砌成的半徑約一米的大鍋,飼養人員郭先生說這是處理豬食用的,“放上泔水、菜葉、豆渣,邊攪邊煮。”
郭先生表示,像這樣二十幾桶泔水飼料只夠一天,“兩百多頭豬,每天早上我都要到官渡古鎮、小板橋拉泔水,七塊八塊一桶,有的不要錢,晚上回來煮,第二天早上喂豬。”
根據2011年12月15日開始施行的《昆明市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規定,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廢棄物不得喂養畜禽,也就是說,泔水養豬是有條件的,符合規定的才可以合法進入市場。然而,郭先生卻表示:“我們會挑選泔水,村里也會監管,不會喂含有地溝油的泔水。喂了有地溝油的,檢疫也通不過。”此外,郭先生告訴記者,昆明四大屠宰廠都會從他這里進貨,“他們先拉去檢疫檢驗,合格后才屠宰。”
不過如郭先生所言,四大屠宰廠都會到他這里進貨,那豬肉銷量雖不錯,但市民卻很難放心吃。兩面寺村里的養豬戶們多無相關證件,“養殖證辦是辦過,但一直沒辦下來。”郭先生坦稱。
而養豬戶們所謂“無害化處理”也就是在水泥大鍋里煮沸。
云南網記者發現,條件好的養豬場會加上一些新鮮菜葉和包谷面混在一起給豬吃。“半年就可以出欄了,專門有人來收,生豬收購價13元一公斤。”兩面寺村的一家養豬戶表示。
【影響】村容不整、水質惡化
據報料人介紹,兩面寺村是從2007年開始養豬的。“07年村民私自建了些房,就有外地人來租了養豬。而且房子越蓋越多,到處都在私搭亂建,違章建筑多。”一位養豬人告訴記者,養豬戶多從宣威、會澤一帶來昆的,花一萬到兩萬元一年租用村房養豬。
記者發現,違章亂建的豬圈、四處亂擺的建筑廢料以及扎眼的泔水桶已經把昔日山清水秀的兩面寺村弄得面目全非。更可怕的是村內最大的水池,其不僅四周堆滿了垃圾,連池內都是各種臟兮兮的漂浮物。報料人告訴記者,如今已呈灰黑色的水,竟是“村民的生活用水。”
郭先生曾向記者表示,“養豬的廢水就排到泔水池。”記者走遍整個兩面寺村,唯一發現的池子就是報料人口中的生活用水池。
站在池邊,因為池水水體置換緩慢,難聞的惡臭甚至比豬圈附近還要濃烈。若如報料人所言這是村民的飲用水源,那么,它現在已經變成了一溝絕望的死水。
【詢問】街道辦事處無人接聽,12345已受理
從兩面寺村離開后,記者曾致電盤龍區青云街道辦事處,但電話沒人接聽。為此,記者又將該村可能存在私搭亂建、泔水養豬、環境污染的問題反映給了12345市長熱線。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會在 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
云南網記者將繼續追蹤此事進展。
來源:云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