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麥收購進度同比較快新麥收購價格上漲
據統計,截至7月15日,河南、山東等11個小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產小麥538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842萬噸;主產區已收購新小麥數量占產量比例為45%;從2007-2013年主產區小麥收購情況來看,7年來收購量占產量比例均值為29.4%,最高值37.1%,最低值19.2%;7年來平均收購量3278萬噸,最高值3953萬噸,最低值2133.1萬噸。截至7月底,江蘇興化地區大型面企新小麥收購價2496元/噸(水分≤13.5%,容重≥770g/l),較上月同期上漲32元/噸;安徽亳州譙城地區大型面企新麥掛牌收購價2490元/噸(水分≤12.5%,容重≥770g/l),上漲38元/噸;河南鄭州地區中等普通白小麥進廠價2490元/噸,上漲40元/噸;山東德州禹城地區大型面企小麥掛牌收購價2530元/噸(水分≤12.5%,容重≥780g/l),上漲30元/噸;河北邯鄲大名地區大型面企新麥掛牌收購價2520元/噸左右(水分≤12.5%,容重≥776g/l),上漲 40元/噸。
二、臨儲小麥成交延續疲軟強麥期貨價格走高
7月份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共進行5次,周投放量維持50萬噸水平,從7月份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成交情況來看,共計投放糧源254.567萬噸,實際成交43.1555萬噸,平均成交率16.95%,5次臨儲小麥拍賣成交均價處于2294,2348元/噸。相比之下,6月份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共進行4次,投放糧源202.1518萬噸,實際成交48.538萬噸,平均成交率24.01%,4次臨儲小麥拍賣成交均價處于2293,2341元/噸。7月份國內主產區優質小麥市場行情整體走高,其中山東濟寧地區濟南17收購價2750元/噸,上漲50元/噸;河南延津地區鄭麥366收購價2840元/噸,上漲14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藁優2018收購價2780元/噸,上漲80元/噸。截至7月31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1409合約期價報收于2593元/噸,較月初的2555元/噸,上漲38元/噸,漲幅1.49%;期間最高價2613元/噸,最低價2549元/噸。
三、供給施壓需求乏力國際麥價跌入低谷
與國內小麥市場行情7月份整體穩中區間波動相比,國際小麥市場行情大幅下跌,主產國新小麥上市壓力、需求疲軟以及玉米價格大幅走低等因素成為拖累國際麥價走勢的主要因素。全球小麥庫存不斷增加,且黑海地區小麥出口帶來激烈競爭。據俄羅斯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25日,俄羅斯小麥收獲產量已達3320萬噸,收獲工作完成36%,平均單產為3.66噸/公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收獲產量為2780萬噸,平均單產為3.04噸/公頃。美國投行高盛稱盡管受大平原南部地區天氣干旱影響,美國冬小麥產量下降,但2014/15作物年度全球小麥庫存仍處于適宜水準;將小麥三個月價格預估調整為每蒲式耳5.60美元,此前預估為每蒲式耳6.10美元。截至7月31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美軟紅冬小麥9月合約期價報收于530.5美分/蒲式耳,較月初的576.5美分/蒲式耳,下跌46美分/蒲式耳,跌幅7.98%;期間最高價581美分/蒲式耳,最低價518.5美分/蒲式耳。截至7月30日,9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23.1美元/噸,到國內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1958元/噸,較月初的1973元/噸,下跌15元/噸。
四、玉米期現價走高小麥飼用增加
7月份國內玉米市場供給主要以臨儲玉米拍賣為主,雖玉米總體庫存量處于歷史高位,但受制于政策性糧源難以有效流通,玉米期現貨價格強勢上漲。截至7月底,全國出欄瘦肉型生豬價格均價13.59元/公斤,較月初的12.72元/公斤,上漲0.87元/斤,漲幅6.84%;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豬價已突破“7”元/斤,豬糧比價已上升至5:1,處在輕度虧損時期。截至7月底,國內北方鲅魚圈港中等普通質量玉米收購價2500-2530元/噸,較月初上漲90-110元/噸;南方廣東港東北產中等普通質量玉米主流成交價格2690-2720元/噸,較月初上漲140-180元/噸。隨著玉米價格的不斷沖高,華北地區小麥用量明顯增加,部分禽料生產企業的小麥使用比例達60%以上,大豬料也在30%以上。
五、市場流通糧源漸趨減少麥價8月或迎來轉機
由于今年主產區新小麥收購進度明顯快于往年同期,這使得小麥市場流通糧源數量明顯減少,新小麥的規模化收購難度加大。由于國內陳小麥剩余庫存量較少且質量不如新小麥,面粉加工企業以及飼料加工企業對新小麥的需求漸趨升溫,政策收購改變了國內麥市的階段性供需格局,新小麥市場行情8月份或將迎來轉機。建議后期仍需關注托市收購進展以及主產區新小麥收購情況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