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蕭山區餐飲服務單位“陽光廚房”工程現場推進會上了解到,今年年底前,蕭山區80家餐飲單位將建成“陽光廚房”。
“陽光廚房”,顧名思義,是指在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加工關鍵環節,利用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對食品原料的洗切配、食品的烹調制作、餐飲具的清洗消毒保潔等關鍵環節進行遠程實時監控。通過公開展示,消費者可以更直觀看到廚房的制作過程。
作為蕭山全區“陽光廚房”工程的試點單位,錢江漁村不僅將廚房改造成為可視玻璃隔斷,還在關鍵崗位安裝了32個電子探頭。“探頭與安裝在大廳的電子屏幕相連接,將操作現場的圖像直接傳輸到大廳,使就餐人員能夠實時看到廚房食品加工關鍵崗位操作,接受社會監督。”錢江漁村董事長華娟介紹道。
不僅如此,只要華娟打開自己的智能手機,還能隨時隨地在手機上看到廚房里的一舉一動。“你看,我只要點擊這個軟件,選擇冷菜房,馬上就能看到員工在做什么。”華娟邊說邊給記者演示。
“不少顧客都是沖著我們的‘陽光廚房’來的。”華娟說道,“沒建之前,我們一個月的營業收入為130萬元,建了之后,月營業收入反而增長到了150萬元。”
建設“陽光廚房”,還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一道菜需要經歷切配、燒制、裝盤三個過程,現在由于切配組的工作人員需要提前把配好的菜放入菜品展示區,所以一到了就餐時間,他們就可以代替打荷組的工作人員,將菜進行裝盤。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減少雇傭打荷組的員工了。”華娟表示。
“陽光廚房”雖然方便了管理者和監管部門,而在“監視器”下工作的廚師是否會感到不舒服?對此,錢江漁村的廚師胡小陽表示,剛安裝探頭時,覺得很不習慣,好像有很多雙眼睛在盯著自己,時間一長就適應了,而且還能不斷促使自己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推行‘陽光廚房’能推動餐飲服務單位自覺自律和誠信經營,打造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群體。”蕭山區市場監管局餐飲管理科負責人孔令東表示,該舉措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積極性,讓消費者隨時監督制作過程,增強消費信心。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