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記者 李瑤娜)8月1日起,隨著《深圳市豆制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施行,豆制品告別“祼賣”時代,須戴上“身份證”才能入市售賣。新規出臺已數日來引發討論和疑問。昨日,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對市民關注的豆制品是否漲價、豆腐切塊出售、保質期延長是否有食品添加劑等問題答記者問。
切塊豆腐售賣須有標簽
根據《規定》,在我市生產流通的豆制品可采用“預包裝”和“適當(簡易)包裝”兩種包裝形式。目前商場超市的銷售的豆制品主要為預包裝形式,如盒裝豆腐;而“適當(簡易)包裝”是針對散裝豆制品的包裝要求,指散裝豆制品在出廠時要采用符合衛生標準要求的包裝材料或容器進行包裝,使豆制品在運輸、儲存、銷售等流通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護,不受外界污染。
集貿市場所售板豆腐在出廠時應當采用一次性無紡布進行遮蓋包裝并附加標簽,但在銷售場所可以有條件地拆分散賣,即同一時間一種產品僅限一個包裝單位進行拆分散賣的,其余豆制品的包裝和標簽必須保持完整并按照標注的貯存方式貯存待售。也就是說,市民仍然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切塊的豆腐,但銷售者必需明示該板豆腐的標簽。
豆制品價格漲幅不大
網調顯示,消費者對豆制品價格上漲存在擔憂。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回應:企業從裸裝改為簡易包裝加標識,其成本增加不多,如一張標識貼的材料及印制費用總共約0.15元,對簡易包裝的散裝豆制品而言,平均到每個銷售單位(一斤或半斤)后,對出廠價和零售價幾乎沒有影響。而從裸裝直接改造到預包裝(如現在超市中銷售的盒豆腐),則成本增加較多,以水豆腐為例,500克的預包裝水豆腐比傳統的裸裝水豆腐價格會高出20%~30%左右。根據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調查,新規實施前后各廠的批發價格并無變化。
包裝后的豆制品標有保質期并且保質期更長,是不是添加了更多的食品添加劑?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預包裝豆制品和散裝豆制品所使用食品添加劑完全一致,預包裝豆制品(如盒裝豆腐)的保質期較祼裝豆制品長并不是因為使用防腐劑,主要是因為其采用了密封包裝、包裝后滅菌和冷鏈化保存的先進工藝,從而大幅延長了保質期。而預包裝與裸裝豆制品保質期的明顯差別,正說明了包裝化和冷鏈化的必要性。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