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天進補,春天打虎”,可見秋天是一年中最適合進補的季節。夏天過后,進入了秋季,人體內“營養庫”的儲存經過夏季的消耗有待補充,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也有待調整。從氣候看,秋季是冷熱交替的季節,自然界陽氣逐漸衰弱,陰氣慢慢生長,各種疾病開始進入高發階段,人體還要準備接受漫長寒冬的考驗,所以不要錯過秋季進補的良機。中醫專家建議,即使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秋季也應該拿出一個月的時間來調理身體。
氣虛者多吃山藥、牛肉
一般來說,氣虛人群以亞健康狀態多見,常見于辦公室族、學生和一些大病初愈后的人,常有疲乏無力、氣短自汗、頭暈心慌等癥。此外,很多人在平時還容易感冒、飲食無味、大便次數多。日常飲食多補氣血,可用人參、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等煲湯,也可多用山藥、薏米、白扁豆加紅棗煲粥。不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每次每種中藥不要超過一兩。此外,身體虛弱、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為相宜。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后、病后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陽虛者多吃韭菜、羊肉
此類患者以少女比較多見,體質多怕冷,伴有手足不溫、疲乏無力、腰酸腿沉、小便次數多或不能憋尿、不能食涼、食涼易腹瀉或腹痛等癥狀。中醫提醒,秋季是陽氣收斂的季節,此類人群進補以收不以散為主,要多吃溫補性食物。日常飲食可選用益智仁、杜仲、胡桃、芡實米、金櫻子、冬蟲夏草、干姜煲湯或煲粥,也可食用韭菜子。肉食可選用羊肉、狗肉之類,但注意用量不要太大。另外,少吃反季節瓜果蔬菜和冰箱里的冰凍食品。容易腹涼的女性朋友,不妨喝點生姜紅糖飲,生姜30克,煎湯后加紅糖調勻飲用,有暖胃祛寒的作用。
陰虛者多吃枸杞、魚肉
這類人群多見急脾氣和更年期的人,較怕熱,常有面部熱感、手心足心熱感,或有口干咽干、睡眠不實、夜間盜汗等癥狀。進補宜采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日常飲食要控制鹽的攝入量,盡量避免鹵、腌、醬類的菜,以免加重內熱。可選用吃梨或用枸杞子、百合、生地、蓮藕、何首烏等煲湯或煲粥,肉食可選鴨肉、魚肉之類。需要注意的是,人們進補喜歡用人參,若不注意辨證,會招致一些副作用,如陰虛陽熱之人服用后或上火口鼻流血、腹部脹滿等。一般來說,少量服用西洋參、太子參比較平和,而高麗參、紅參容易上火。
秋季是一個從炎夏向寒冬過渡的季節,是人們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候,因此,在秋季應該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同時秋天氣候比較干燥,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干燥感,故應吃些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秋燥耗陰傷精,再加上羊肉、狗肉屬于溫燥食物,很容易導致上火、口腔潰瘍、失眠、便秘等癥狀的發生。因此,秋補不妨多吃些涼性食物。
最適合秋天食用的肉類是鴨肉,大棗、枸杞、百合、紅薯為秋補四寶,另外芋頭、藕、紅薯、卷心菜也是秋補素食四寶。還有一些蔬菜水果如:茄子、白蘿卜、冬瓜、南瓜、絲瓜、油菜、菠菜、莧菜、柑、蘋果、梨、栗子、枇杷、橙子、菱角、蘑菇也都適合秋天食用。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