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半年內,大連原料牛奶的收購價連降3次,對于大部分牧場來說,如今原料牛奶4400元/噸的收購價所能帶來的利潤真的已形同雞肋了。”昨日,大連裕源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于天宏頗為無奈地說。
業內人士表示,去年5月份以來,包括蒙牛、伊利等在內的乳業巨頭在大連掀起了一輪“奶源搶奪戰”,當時,相關牧場和奶源都是乳企眼中的“香餑餑”,原料牛奶的收購價也一度被抬高到每噸5600元。“然而,僅僅過了半年,原料奶價格竟驟降超過20%,對于很多牧場來說,這樣的悲喜轉換似乎太過戲劇性了。”
不對稱的投資回報
“今年2月份,原料牛奶收購價便進入下行通道,并隨即演繹了一場令很多業內人士驚呼的‘三連降’:每次降價一噸牛奶下調200元,由之前的每噸5000元降至如今的4400元。”于天宏坦率地說,按照他牧場的運營成本計算,每噸牛奶收購價在4000元時可以保本,顯然雖然還有那么一點利潤,但相對于整個牧場2000多萬元的投資來說,一年100萬左右的微薄利潤似乎已經失去了“嚼頭兒”。
“今年以來,原料牛奶價格下滑很劇烈,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大連盛大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德棟表示,兇猛的降價讓各大牧場的利潤迅速攤薄,對于有巨額貸款以及成本控制不佳的牧場來說,現在的奶價可能會將其推到盈虧邊緣。
“目前,牧場出產的原料牛奶最低收購價在每噸4200元,而散戶出產的牛奶收購價恐怕已跌破每公斤4元了。”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大連只有旅順等地區有數量不多的奶牛飼養散戶,初步估計,其奶牛數量一共僅有1000頭左右。
追漲殺跌的原料奶
對于大連很多牧場來說,從“好日子”到“壞日子”,這個轉變過程僅僅用了半年。“2013年是大部分牧場的黃金一年,那時,不僅奶價高,而且,奶企是追著我們買奶,尤其是一些全國性的大型乳企,曾經就像競拍一樣抬升奶價。”袁德棟表示,去年八九月份,蒙牛等乳業巨頭開出的原料奶收購價為每噸5600元,迅速與本土乳企的收購價拉開“段位”,而現在,乳業巨頭們開出的原料奶收購價也不那么堅挺了。
“像三寰乳業等本地乳企基本都是年初與牧場簽訂購奶協議,因此,其收購量與價格會基本保持穩定。但有的外地乳企有時會根據市場情況轉變對牧場的態度,比如現在,其對于大連奶源的態度便遠沒有去年那么熱情。”大連一家牧場負責人透露。
“我認為,在10月份之前,原料牛奶價格恐怕還會繼續走低,我們只能寄希望于10月份之后,天氣逐漸轉冷,北方一些地區奶牛產奶量減少,原料奶價格才可能企穩,并可能有所起色。”袁德棟表示,如果秋冬時,原料奶價格進一步下探,恐怕將會有小牧場加大奶牛的淘汰率,甚至考慮轉產了。
聲音
短暫過剩并不可怕
據袁德棟介紹,目前,大連有大大小小的奶牛牧場10多家,粗略估計,奶牛飼養量共計1萬頭左右,每天能出產新鮮牛奶60噸左右,而其中有10噸左右的原料牛奶被外地乳企“喝掉”了。
原料牛奶價格驟降,對于大連這些牧場來說,未來的路該怎么走?對此,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從全國總體情況看,目前,奶源供應仍然存在缺口,因此,近期,該產業也吸引了很多強勢的跨界資本熱切關注,并且紛紛涌入,這種大趨勢給大連各牧場的發展提供了信心。不過,受到地理環境的因素限制,大連發展大牧場可能性不大。另外,如今乳企都在加大自有牧場建設,從而將與乳企緊密相連的上游產業的那塊利潤也收入囊中,這種情況下,一些小牧場的生存空間將會更小。
至于當前,國內部分地區奶源出現了短期的暫時過剩,比如,山東、吉林以及沈陽等地,有的地方的奶農甚至面臨“殺牛倒奶”的窘境。面對這種局部、短期的奶源過剩以及原料牛奶價格低迷的現狀,大連各大牧場基本都會選擇堅守,以等待轉機。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