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河南玉米旱地絕收的慘淡狀況,煙臺玉米市場卻出現“價格逆轉”。今年港城雖遭遇40年一遇干旱,玉米市場卻處處“豐盈”,相比去年同期,價格更是明顯下滑。昨日,記者走訪了市區紅利市場、宏達市場、祥和市場和街邊玉米攤位,問價生、熟玉米,最便宜處,相比去年價格下降一倍。
商販:外地玉米大量入煙,價格下降近一倍
立秋的正午,烈日的炙烤卻格外強烈,此時的華貿小區胡同內只剩下各類商販對“大日頭”毫不避諱,拉著一車玉米的中年商販向過往行人不停地叫賣著,黝黑的皮膚上細密的汗珠讓人看著心生同情。 “今年玉米應該能賣個好價錢吧?”記者問道。 “哪是啊,今年還不如去年賣的價高。”中年商販說,她的玉米來自桃村,出自自家種植,這一車生玉米賣價1元一穗,而去年的這個時候,同樣個頭的玉米隨著市場價是10元5-6穗,價格最低處差出近一倍。那么,今年玉米價格下滑的原因是什么?經這位商販之口記者得知,今年外地玉米大量涌入煙臺,多來自萊西地區,加之年初起便鬧得沸沸揚揚的香精玉米事件,讓整個玉米市場出現了價格傾斜。玉米價格“泄洪”是否只是個例?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記者前往市區紅利市場進行問價,在對幾個攤位詢問后得知,同等個頭的玉米在這的市場價為10元8穗,多來自黃務批發市場,宏達市場和祥和市場的價格也近乎相似,在10元7-8穗上下浮動,價格比去年有所下降。記者發現市場攤位上的玉米多來自黃務批發市場,價格也略高于流動車售玉米的價格,街邊小商販的售價維持在10元9-10穗。
市民:受“香精玉米”影響,偏愛生玉米
玉米市場轉一圈,記者發現港城市民對玉米的偏愛由熟玉米轉到生玉米身上。 “聞著挺香的,誰知道是不是加了香精。”市民張女士一邊選購生玉米一邊對記者說道。她告訴記者,以前覺得煮玉米麻煩,加之生、熟玉米的價格相差無幾,她一般都是買“現成”的,自從“香精玉米”事件被曝光后,現在聞著再香也不考慮購買了。記者在幾個市場“繞圈”同時,對熟玉米的價格也做了“統計”。紅利市場熟玉米的價格為10元6穗,幸福地區的宏達市場和祥和市場的價格均一,為10元10穗,價格差異較大。問價后記者發現,幸福地區出現“怪象”,相比生玉米10元8穗的價格,熟玉米單價竟“略高一截”,可消費者似乎卻并不“感冒”,任價格再低,也少有問津。正在祥和市場上販賣熟玉米的商販說,購買熟玉米的多是“小年輕”,或是外地打工者,自從香精玉米事件后,“買賣”不好做,每天能賣不到10穗,而往年銷量好的時候甚至能賣到空箱。
來源:水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