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每日吃剩下的一次性餐盒,有可能重新流回我們的餐桌上?
這夢魘一般的情形,或許真的發生了——每到中午時分,一個騎著電瓶車的神秘大嬸都會現身軟件園二期,流連于軟件園內各個樓梯間內,收集垃圾桶中被軟件園員工使用后丟棄的一次性餐盒。
并不值錢的餐盒為什么成為了收集的對象?這些餐盒被收集之后,又會流向何處?
帶著這些疑惑,記者連續蹲守三日,終于摸到了神秘大嬸位于五通東宅社的“老巢”,了解到這些廢棄餐盒的去向。
【第1幕】
大嬸騎電動車“掃樓”,專門翻撿垃圾桶
近日,廈門本地論壇有網友發帖稱,軟件園二期內有個“神秘大嬸”,每天都會在樓梯間的垃圾桶中收集被丟棄的一次性餐盒。
記者連續三日蹲守軟件園,發現這個大嬸總是在十二點半,準時騎著電動車,現身軟件園。她瞄準園內觀日路上餐廳較為密集的幾棟樓,迅速鉆進樓內,然后淘寶似的掃過樓梯間的每一個垃圾桶,撿起里面剛被丟棄、還泛著余溫的餐盒,簡單抖掉上面的殘余飯菜,放進手上的塑料袋。
仔仔細細掃過了幾棟樓,耗時大約九十分鐘,兩點左右,大嬸滿載戰果,把四五個塞滿廢棄餐盒的塑料袋綁上電動車,揚長而去。
【第2幕】
撿餐盒有“講究”,專挑外觀完好的
前兩日的跟蹤中,記者留意到,這個神秘大嬸對所收集的廢棄餐盒要求似乎挺高,只要完好的,稍有破損的,她一概不要。
到了第三日,記者特地做了個“實驗”:記者趕在大嬸出場之前,特地帶來幾個新的餐盒,燒了個洞,混進垃圾桶里。
最終,這些被記者故意破壞的餐盒果然沒能逃脫她的“法眼”,被毫不留情地留在原地,一個也沒有被帶走。
記者還留意到,這位大嬸對于餐盒的材質也有很高的要求,只有那些材質相對“高端”的、透明的塑料餐盒,才會被大嬸看上。
這些餐盒是被拿去廢品回收了嗎?
記者相繼走訪了軟件園二期方圓兩公里內的多個廢品回收站,得到一個統一的答復:廢棄餐盒,咱不收。
此外,記者還從不少軟件園員工口中了解到,這個大嬸幾乎每天現身,也已經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某網絡公司的前臺就對記者說,她們已經看到這位大嬸很久了,“注意到她在收集餐盒之后,我們餐后都會把自己的餐盒粉碎掉,這樣破掉的餐盒,她就不要了。”
【第3幕】
撿回的餐盒直接放進倉庫,惡臭撲鼻
第三次蹲守時,記者在神秘大嬸滿載離開軟件園后,一路跟蹤,進入了兩公里外的五通東宅社。大嬸進入東宅社深處的一處小廠房,把收集來的餐盒隨意放置在廠房門口。隨后把收集的餐盒裝進黑塑料袋中,放進邊上的一個小倉庫。
隨后,記者以附近某餐館經營者的名義接近大嬸。“聽說這里有餐盒賣,我們想買。”記者上前搭話。
正坐在廠房內休息的大嬸并沒有半點吃驚的神情,只是簡單地詢問了記者在哪開飯店以及如何找到這里。記者博得信任后,大嬸就徑直走向了小倉庫。
小倉庫并沒有上鎖。拉開小倉庫的鐵門時,一股惡臭撲鼻而來,蒼蠅四處飛散。
記者定睛細看,小倉庫里早已堆滿了好幾個黑塑料袋,袋里裝的無一不是廢棄的一次性餐盒。餐盒里的油污并沒有洗干凈,就被成沓密閉在黑塑料袋中,堆進了小倉庫,油污混雜著剩菜剩飯,在時間的作用下,發霉、變質,無怪乎拉開倉門時那撲面而來的惡臭。
【對話】
開始時賣給廢品站
別人說我這樣太虧
記者自稱是開餐館的,想買餐盒,和大嬸聊了起來。
大嬸: “不負責清洗,你們要買,拿回去自己洗。”
記者:“這么臟,洗得干凈嗎?”
大嬸:“他們拿去,煮了又煮,煮了又煮。”
大嬸:“從三明來廈門已經多年了,原本去軟件園只是收集些剩菜剩飯回家喂鴨子,一年前被一個在軟件園收破爛的老頭子叫去‘幫忙’,結果就開始收集起廢棄的一次性餐盒。后來老頭離開了,她就開始‘單干’。”
大嬸:“第一次收集回來,廢品回收站還收,我按一塊錢一斤賣了,后來經別人‘指點’,說我這樣太虧,賣給餐館可以賣一塊六一斤,后來就只賣餐館了。”
記者:“都是誰來到這里購買餐盒呢?”
大嬸:“周圍的一些小炒店咯,雖然這些店多數開開關關難以長久,‘固定客戶’不多,但總會有人找上門買,而且他們都是一次性全部買走的,我也因此總是先囤個幾月,最近正囤著。”
大嬸最終還是毫不遲疑地把這些散發惡臭的廢棄餐盒賣給了號稱“開餐館”的記者。記者隨機聯系了幾家餐館,向他們推薦這種“二次”餐盒,果真有餐館表示“愿意商量”,看來,大嬸所說的銷售渠道是確實存在的。
大嬸甚至還“熱心”地告訴記者,如果餐盒不夠的話,她還可以幫忙再聯系幾個做同樣生意的人。
【追問】
監管又是“三不管”?
幾乎可以確定了,神秘大嬸收集的這些臭不可聞的一次性餐盒,絕大多數都會流向餐廳,與無辜的消費者來個親密接觸。
面對如此荒唐的事情,監管又怎能缺位?可惜的是,監管似乎真就缺位了。
昨日下午,記者相繼聯系了環保、衛生監督、工商等部門,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轍:收集經過使用廢棄的一次性餐盒這事本身并不違反什么,而私下收集后交易的行為,則不屬于他們的監管范圍,即便能監管,也由于其隱秘性,監管起來也有心無力。
無奈之下,記者最終按照一位部門工作人員的建議,撥打了市長熱線反映這一情況。
【鏈接】
嶄新餐盒價格是二手餐盒三倍多
在批發市場按“個”賣的餐盒到了大嬸這里變成了稱“斤”賣。記者花去三塊兩毛錢拿回了兩斤散發著惡臭的塑料餐盒,打開之后數了一下,一斤餐盒的個數大約在二十個,按一塊六的價格,每一個餐盒的單價大概在八分錢,就算加上清洗的費用,也難超過一角錢。
對比之下,如果是正規批發的話,最便宜的塑料餐盒,每個也需要三角錢左右,這樣算下來,正規餐盒至少是二手餐盒價格的三倍以上。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