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保障廣大農民朋友的飲食安全,近日,吉林省四平市食品安全辦按照年初食品安全重點工作部署,結合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要求,組織各縣(市)區食品安全辦工作人員采取交叉檢查的方式,對轄區7個鄉鎮的68個食品相關單位開展了檢查。目前,全市農村食品安全狀況總體向好。
農村“宴席大蓬車”監管取得突破。各縣(市、區)認真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強農村宴席大篷車監管工作的通知”,做到了摸清底數,備案管理,均設立食品安全總監,對宴席時間、地點、事由、就餐人數、主要食物及來源等事項進行申報登記。對超過100人的集中聚餐,鄉鎮食品安全工作站還提前給予現場指導,極大消除了食品安全隱患。
農村食品安全整治取得實效。按照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食品市場監管工作的相關要求,各縣(市、區)區注重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突出薄弱環節,制定工作方案,狠抓落實,開展執法行動。截至7月末,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500余人次,檢查食品生產單位36戶次,食品經營單位戶1435戶次,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49個次,取締無照經營16戶,查處假冒偽劣食品案件3件,查扣假冒偽劣食品1694公斤。
農村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各縣(市、區)認真組織可追溯體系實施工作。突出生產源頭、流通環節、餐飲服務單位,全面動員、組織、指導建立可追溯系統。目前,監管平臺監管端和企業端首批信息錄入工作基本完成,與企業簽訂終端設備安裝使用協議745份,此項工作仍在進行。
農村食品安全協管網絡基本形成。各縣(市、區)、鄉(鎮、場)普遍設立了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站,有的鄉鎮設立了有專職人員負責的食品安全辦公室,行政村設食品安全協管員或信息員,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不僅使上級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落實到最基層,而且也將基層的食品安全信息反饋到市、縣,為領導決策提供了依據。
盡管四平市農村食品安全工作初見成效,但也存在食品生產經營業戶經營不規范,只注重生產銷售、忽視食品安全;部分經營主體證照不全,違規營業;農產品生產記錄、投入品進貨臺帳、投入品使用登記不全,質量安全無有效監控措施等問題。該市各級食品安全辦、監管部門將對照查擺出來的問題不足,加大整治力度,完善整改措施,把農村食品安全工作做細做實。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