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獲悉,關于實名舉報金銀花問題,中紀委駐國家食藥監總局紀檢組已向中央紀委相關部門做了專門報告。
上午,就“實名舉報食藥監局前局長邵明立”一事,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接受《法制晚報》采訪時說,他會將金銀花改名的本草考證的依據拿出來,“最遲明天,快的話今天就能發出。”
昨天,陸群通過新浪實名微博“御史在途”,舉報邵明立操控將中國南方的“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把金銀花作為邵明立老家山東“忍冬花”的專用名。陸群稱,“這是個嚴重的腐敗問題。”
實名舉報 改名給金銀花販子帶來暴利
陸群稱,2005年前后,在邵明立的一手操控下,國家藥典委把中國南方地區傳承上千年的“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把金銀花作為山東“忍冬花”的專用名。南方金銀花被國家食藥監總局更名為“山銀花(山寨版金銀花)”之后,價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銀花販子趁機大量低價收購,冒充北方金銀花高價賣出,謀取暴利。南方上千萬花農則血本無歸。
陸群稱,國家藥典委將南方金銀花改名為“山銀花”,除了給南方金銀花種植戶和藥廠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給中醫界帶來混亂、給邵明立家鄉的金銀花開發商帶來巨大利益外,沒有任何其他意義。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邵明立,1951年10月生,山東濟南人,曾任衛生部藥政管理局局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局長,2008年至2012年,擔任國家食藥監局局長。國家藥典委官網顯示,邵明立現任國家藥典委常務副主任委員。
食藥監總局 已請藥典委如實做出情況說明
今天上午,關于中藥材收載入《中國藥典》的審定過程,國家食藥監總局表示,這屬于國家藥典委員會承擔的專業技術事務,由其組織多位相關專家組成的專業委員會獨立評審確定。
針對此次反映的金銀花問題,國家食藥監總局已請國家藥典委員會如實向社會做出負責任的相關情況說明。
昨日晚間,國家藥典委員會官網發出《關于金銀花、山銀花分類有關問題的說明》,稱早在1977年,《中國藥典》即在金銀花標準中,增收三個植物來源,將華南忍冬(南方產金銀花)歸稱為“山銀花”。
2005版《中國藥典》頒布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文并通過多種形式要求實際使用金銀花或山銀花的企業應在處方中予以明確標示,以確保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獲得準確的藥品信息。
最新進展 涉事公司稱“合作是正面宣傳”
今天上午,九間棚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廉士東對法晚記者稱,國家藥監局把南方這些所謂的金銀花改為山銀花,九間棚沒有做任何的公關,和國家藥監局的人沒有任何聯系,這純屬國家藥監局他們的職務行為。
廉士東否認公司說過山銀花會上火,“我們只是一直說一些科學家研究的成果,發表的論文,根據初步研究的一些成果,山銀花是熱性的,金銀花是涼性的。”
廉士東表示,他們和重慶公關公司的合作是正面宣傳,那是2011年,合作了8個月,不存在暗中中傷一事。
記者發現,2005年7月,一篇題為《山銀花不是金銀花 種植要小心》的文章發布,該文的作者蔣高明、李先恩分別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而據2005年3月的公開報道顯示,蔣高明、李先恩等專家為山東平邑縣九間棚村的高級技術顧問,蔣高明還在該公司設立了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和臨沂市金銀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3年9月,湖南衛視報道,經過記者一個多月的調查發現,山東平邑縣九間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3年時間花費100多萬元,聘請重慶一家民營傳媒公司作為網絡推手,散布南方金銀花喝了上火的謠言。
“‘山銀花’的稱呼歷史里沒有過”
《法制晚報》:對于藥典委的聲明,你如何評價?
陸群:實際上,藥典委方面的聲明只是說了他們修改的理由,以及他們做的工作,之前對南方地區的老百姓也是這么表示的,并沒有什么新意。
《法制晚報》:藥典委稱,早在1977年華南忍冬就被歸類為山銀花?
陸群:并不是這樣的。廣西地區有一種金銀花,當地也叫做“山銀花”,而藥典委就把這個說成1977年前就有,用來指代南方地區所有的金銀花。其實,除了廣西的這個縣,“山銀花”的稱呼在歷史里面是沒有過的。藥典委為了把南方的金銀花和北方的金銀花區分,就用山銀花的名字取代南方金銀花。
“壓力肯定會有,但我不會屈服”
《法制晚報》:作為一個紀檢系統的公務員,您為什么會關注金銀花?
陸群:我這次舉報和工作職務沒有關系。另外,我對于中藥比較了解。我父親是老中醫,我算是出生于中醫世家,從小就接觸了不少中醫知識,對于這塊我并不外行。
另外,在“金銀花改名”事件后,湖南一些農民血本無歸,紛紛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處呼吁,同時也找到了我。有一些媒體朋友也向我提到過,我感覺到問題非常嚴重。
《法制晚報》:從發微博到現在,有哪些人和你聯系過?
陸群:自從微博發出去后,一些金銀花產地官員通過打電話、微博私信、發微信等方式,向我表示敬意、鼓勵和支持。同時,還有一些專家專門給我發來與金銀花相關的材料。
我的上級領導也關注到這個事情,通過電話向我詢問情況,后來知道“事出有因”,也沒有給壓力。其他的無形的壓力肯定是會有的,但是我不會屈服這種壓力,也不在乎這種壓力。
“希望恢復南方金銀花應有的地位”
《法制晚報》:作為紀檢干部,為什么選擇網絡爆料,而不是通過向中紀委提交舉報信的方式來反映?
陸群:首先,目前重點還是廣大的藥農群眾經濟上遭受巨大損失的問題,背后有沒有腐敗問題,我手頭并沒有直接證據,如果向中紀委舉報,也就沒什么意義。我現在能做的是擺現象、擺事實。
另外,很多人質疑我,這種事情為什么不通過官方渠道去呼吁?實際上,2012年以來,包括湖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等地方政府已經通過多種渠道,向國家藥監局呼吁,但是沒有效果。藥監局有派人來湖南了解過情況,但是只是走過場,根本不是來解決問題的,問題從未解決。
《法制晚報》:這次實名舉報希望能達到什么預期結果?
陸群:我希望,能還原事情的本來面貌,恢復南方金銀花應該有的地位。金銀花就是金銀花,而不是什么“山銀花”。南方的金銀花和北方一樣,都是金銀花。
《法制晚報》:您在微博里說,還有更多東西陸續要發布?具體有哪些?
陸群:一方面,為什么要對藥監局“開炮”,這個理由我會在微博陸續闡釋清楚;另一方面,要駁斥國家藥監局的謊言,給網友一個交代。
陸群現任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他的實名認證微博“御史在途”在網絡上廣為知曉,陸群也是為數不多的實名開微博的紀委官員。
《法制晚報》:改名為什么說是嚴重的腐敗問題?
陸群:首先,改名既沒有中醫依據,也沒有現代科學依據。改這個名,除了給南方地區的金銀花帶來災難性打擊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事實證明,這里有貓膩。我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些企業和食藥監局有利益上的勾結,但金銀花滯銷、花賤傷農的事實擺在那里。
《法制晚報》:您在微博上說,為了搞垮南方金銀花產業,以山東“九間棚”為代表的無良企業斥巨資公關,先修改國家藥典,再造謠毀謗南方金銀花“上火”。是否有相關證據?
陸群:這件事當事人已經親口承認,湖南衛視都采訪報道過的。這其實是兩步棋,首先,國家藥典委修改金銀花認定標準;因為南方金銀花的價值名氣高于北方的金銀花,一些企業就讓媒體來抹黑南方金銀花。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