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近日端掉多個一次性“問題筷子”生產加工黑窩點,查獲“問題筷子”600萬余雙,質監等相關部門已對窩點進行查封。執法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一次性筷子時應注意識別,并建議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南寧電視問政節目近期曝光一次性筷子存在生產環境臟亂差、生產信息不明、發霉筷子回籠生產等問題。南寧市質監局聯合工商、食藥、公安等部門展開專項行動執法檢查。
據執法人員介紹,南寧市西鄉塘區一家窩點通過收購原材料或半成品,通過自動化包裝機進行包裝,本是本地加工的筷子,外包裝袋上的生產廠家卻標注為湖南省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問題筷子”經過包裝也“搖身一變”為自動化包裝衛生筷。
“一些窩點環境臟亂,大量筷子隨意堆放,有的散落滿地,甚至有的用大米袋、飼料袋進行包裝,部分筷子已發霉變質。”南寧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調研員林科說,“問題筷子”窩點多為民房,設備簡陋,工作人員未佩戴口罩、手套,作坊環境布滿粉塵,蒼蠅、蟑螂到處竄逃,衛生條件不達標。生產時采用硫黃熏蒸或雙氧水浸泡等方式漂白,工業石蠟拋光,不僅沒有達到一次性筷子衛生消毒的目的,反而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執法人員提醒廣大市民和消費者,在購買一次性筷子時,要注意外包裝上是否標注有廠名、廠址、出廠日期、保質期和執行標準號等內容,盡量避免購買或使用標識不全及超過保質期的一次性筷子。“由于一些不法商販在生產過程中違規使用工業硫黃等有害物質,且制作流程不規范,建議市民和消費者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南寧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李善欽說。
執法人員目前已對查獲的“問題筷子”進行查封扣押、抽樣送檢,下一步將繼續追蹤“問題筷子”流向,加大執法力度,確保黑作坊及其產品無處藏身。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