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過33家,郁悶啊!”“看完有想哭的沖動,大部分都去過,抓狂了!”連日來,針對寧夏銀川市在媒體上曝光的77家因食品安全問題被處罰的餐飲企業,很多網民點贊,相關討論一直沒有停歇。
日前,銀川市食品監管部門集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違法的餐飲企業典型案例,既包括餐飲企業的名稱、地址,也包括處罰案由及依據。由于部分違法企業在本地頗有名氣,因此該公告經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不少市民感到震驚,同時也為監管部門這一做法點“贊”。
不斷完善法律,健全監管體制,加強執法力度,增加違法成本……近年來,伴隨著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時有發生,“法治護航”成為避免或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利器”。
一些地區采取“軟硬兼施”的辦法,在讓違法經營者承受相應法律責任的同時,探索將食品安全信息納入征信體系,讓違法企業寸步難行。如湖北武漢、寧夏石嘴山等城市,近年來,不斷探索把食品安全與金融信貸掛鉤。
此外,一些地區探索如何推行誠信體系建設,強化食品經營者的社會責任,以提高經營者的自律性。
“對食品企業監管很難觸及到每個角落,如果企業第一責任人喪失了誠信,即便有強硬的法律手段,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銀川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督所副所長田疆說。
田疆說,近年來,銀川市不僅進行食品安全信譽等級評定,還將餐飲食品安全示范店推行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百年老店”“餐飲名店”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餐飲業食品安全意識逐步增強。
目前,中國各地食品行業誠信建設正深入開展。近期,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開展“強誠信”為主題的食品安全百日專項行動,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舉辦“食品安全 誠信魏縣”創建活動。
寧夏巨力六盤紅飯店在此次銀川的曝光榜上有“名”,但負責人侯雪琴并沒有回避存在的問題,“由于工作疏忽,導致餐具消毒不到位,我們感到很內疚。現在我們已經整改,努力確保顧客吃得更放心,畢竟做餐飲是良心活,只有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才談得上真正的經營。”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