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饅頭以及油條等,是深受百姓喜愛的早餐食品。但為了讓它們顯得更為蓬松,更具“賣相”,含鋁食品添加劑被廣泛使用。這也許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
鋁在人體內不斷累積會引起神經系統病變,鋁超標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雖然“禁鋁令”已實施月余,但含鋁添加劑的銷售與使用依然如故,不少商販及公眾甚至并不知曉禁令的存在。監管乏力之下,“禁鋁令”正面臨“有令不行”的尷尬處境。
究其原因,其一是賣相要求與習慣使然。拿大家熟悉的油條來說,膨松直挺者自然好賣,在賣家這里,“鋁禁令”成“強弩之末”也成了常事。其二是消費者因不明真相的消費習慣使然。對這些大眾化的食品,消費者更多的是看重賣相和口感,而對于成分和負面影響卻很少去考慮。其三是政策制定中留有漏洞。“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的使用范圍”無意間給“鋁禁令”留足了“鋁禁不止”的空間。
鑒于此,政府管理部門應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走政府指導與消費者知情的路子,讓生產者和消費者明白這些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逐步形成生產者自律和消費者監督的良好消費環境。更為重要的是,要制定具體的處罰措施,提高違法成本,才能真正起到震懾作用。
當然,觀念和習慣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當務之急是研發出一些有利于賣相的非含鋁添加劑替代品,這比單純關注于禁令更重要。這樣一堵一疏,既無損于商家及消費者的“賣相”要求,也符合現代市場管理的理念。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