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食品小作坊數量大、分布廣、隱患多的特點,三水近日試行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首先選定市面上最為常見的豆腐、燒臘兩類食品小作坊作為試點,探索破解小作坊監管難題。
豆腐湯、叉燒飯、臘雞腿……這些家常飯菜每天都會被無數市民放到餐桌上。然而,由于大多來源于小作坊,它們的安全性總被劃上大大的問號。目前,全國范圍內對于食品小作坊的監管均缺乏明確標準,我省至今也尚未正式出臺具體管理辦法。
三水決定邁出破解食品小作坊監管難題的第一步。記者了解到,經過深入調研,在借鑒其他省份監管經驗的基礎上,三水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嘗試對食品小作坊進行登記管理,并首先選定豆腐、燒臘兩類小作坊作為試點。
“這兩種作坊在三水數量最多,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據前期摸底調查,分散于各鎮街的豆腐作坊有20家左右,燒臘作坊近60家。”三水區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陳常曉說。
近段時間以來,區食藥監局首先開展了對豆腐、燒臘類小作坊的普查宣傳,并嚴厲打擊普查過程中發現的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生產加工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黑窩點”。同時,為小作坊“量身”制定關于生產環境、加工場所、衛生條件等方面的具體標準,以及科學合理的參考工藝流程布局圖,逐家上門指導其按要求整改,并對經營者開展培訓。
上周,記者跟隨區食藥監局相關工作人員,對位于云東海街道的22家申請登記證的燒臘小作坊進行了檢查。工作人員根據試行的管理辦法,現場提出了相應的整改要求。目前,區食藥監局正在對這批燒臘小作坊進行最后一輪驗收,合格者將成為三水首批持證經營的小作坊。“其實我們也一直希望能有個統一的管理標準。”檢查過程中,小作坊經營者林勁華對記者說,“這樣一來,我們這些正當做生意的有了依據,而那些采用不正當手段壓低價的人也能得到應有的懲罰。”
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執行豆腐、燒臘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未取得登記證的小作坊產品將不得在市場銷售,同時采取“以獎代補”的鼓勵措施,引導小作坊經營者積極改善升級其生產經營條件。未來根據試點效果,登記制或將逐步推向三水區內所有種類的食品小作坊,實現100%全覆蓋。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