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海關總署開始正式執行《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針對電子商務經營行業提出了新的監管要求。按照該規定的要求,從即日起,進出海關的經營性物品均需報關完稅。一直處于“灰色地帶”的海外代購,感覺很忐忑。
與此同時,“陽光海淘”卻將得到監管助力。日前,亞馬遜(中國)宣布,將與上海自貿區及上海信投在自貿區內合作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并在自貿區內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相關業務預計最快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線。
個人代購賣家預期漲價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從2010年到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交易額一路從每年120億元增長到700多億元,預計今年的交易規模有望達1549億元。目前,海淘市場除了消費者自己在國外電商網站或通過自貿區購買之外,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代購模式進入國內的,但在國內現有政策下,代購實際上處于“灰色地帶”。
海關新規已經引起了許多代購賣家的關注。一位從海外代購鞋子的賣家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某款鞋子的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后大約是240元,這幾天則漲到了近250元人民幣,漲幅4%左右。
美國個人代購賣家林小姐表示,今后代購或許只能以個人自用物品的名義少量購買,直接的結果是貨量少了,每單的運費成本就上升了,利潤可能從10%以上,縮水到7%。在稅費和運費等成本上升的預期下,有些商品價格或將上漲3%-4%。
“陽光海淘”發展迅速
另一方面,監管加強后,“陽光海淘”得到了助力。除了亞馬遜(中國)落戶上海自貿區,今年以來,跨境進口電商發展迅速,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已有多家知名企業進駐,寧波保稅區共有74家電商企業獲批開展跨境業務試點。
專家認為,亞馬遜(中國)等“陽光海淘”所用的“直郵”或“自貿”模式,將很大程度上減少貨品物流周期,相比傳統海淘,會改善用戶體驗。另外,從長遠角度來看,新政出臺也將對海外代購市場起到很好的監管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海外代購商品貨源的真實性,使得海淘市場更加規范。
不過,有跨境電商觀察人士認為,“陽光海淘”目前仍有無法覆蓋到的部分。由于商品質量標準不一樣,有些境外商品,比如海淘族最熱衷的嬰兒奶粉、化妝品、電子產品等,很可能會因為不符合標準而無法銷售。同時,一些廠家也不會允許出現商品跨區域銷售的現象。
以美國亞馬遜為例,在其網站上能夠直郵到美國以外地區的商品會有amazon global eligible(全球適用)的字樣,這類商品在多達6000萬數量的亞馬遜商品庫里,只占到1%。而這些商品才是供貨商認可能夠銷往其他地區的貨物。(都市快報)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