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曾是許多80后90后兒時味道,也是網紅零食界的“扛把子”——近日,它再次登上熱搜。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從統一“辣條”類食品分類、加強原輔料和生產過程管控、倡導減鹽減油減糖等6個方面對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出要求。此次辣條“國標”的出臺,不僅終結了辣條標準的“南北之爭”,也讓人們對以辣條為代表的網紅食品的“轉正”之路有了更多期待。(12月18日《工人日報》)
辣條價格低廉、色澤艷麗、口感辛辣刺激,迎合了人們追求新奇、跟風從眾的心理,早已成為零食界的網紅,甚至紅出了國門。2014年9月,“中國辣條在美國賣12美元”的微博成為熱門,網友們紛紛調侃“發現了一條致富的路”。2016年2月,英國廣播公司紀錄片《中國新年》中,兩位外國友人手拿魷魚絲,一本正經地向全世界介紹:這是肉絲,也是辣條,是中國25歲以下年輕人中最受歡迎的小吃。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面筋食品、辣條廠家一千余家,產值至少達580多億元??梢姡睏l已撐起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帝國。
與此同時,這些“火得不得了”的辣條,也時常陷入“臟得不得了”的困境,甚至被貼上“五毛食品”“問題食品”的標簽。此前據媒體報道,由于缺乏統一標準、監管體系不完善,導致辣條行業野蠻生長,自2015年至2 017年,全國共有131家辣條品牌的195批次辣條,被食藥監管部門判定為不合格產品,以至于多地出臺規定,校園及周邊200米范圍內禁止銷售辣條。今年“消費者權益日”,中央電視臺曝光了一批問題辣條和問題廠家,再次引起了全國各地相關部門的關注,淘寶、京東等線上商家紛紛下架了相關問題食品。
事實表明,沒有標準就沒有規矩,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尤其在食品添加劑使用上的“標準打架”,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辣條食品安全的異地監管問題。比如,湖北省與河南省對辣條就有著不同標準,這不僅讓相關企業莫衷一是,不知道該如何生產銷售,也讓消費者一頭霧水,不知道什么樣的辣條既好吃又健康。辣條本身沒有原罪,其健康不健康,關鍵看生產標準。只要標準確定了、準入門檻提高了、衛生問題解決了,就不會危害人身健康。
辣條行業市場前景廣闊,營養健康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這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已成為業內共識??梢哉f,辣條有“國標”,方有美好未來。辣條“國標”的出臺,既解決了標準不同所導致的紛爭,又能促使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改良產品配方,不斷提升食品的營養健康水平,對于數量龐雜的網紅食品走上提質之路也是一種督促。當然,要讓“國標”發揮作用,還需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推動行業規范發展,保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