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019中國水產品電商消費論壇暨京東平臺推廣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論壇發布了《中國水產品電子商務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共同編寫,這也是我國首次發布水產品電子商務報告。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水產品電商單量達到3.98億單,交易額達到169.46億元,同比增長22.9%。而根據商務部電子商務大數據,2018年,中國水產品電商單量達到5.58億單,交易額達到271.26億元,占生鮮電商交易額的1/3。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科技與市場加工處處長徐樂俊表示,電商平臺對水產品市場開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為幫助羅非魚產業應對主要市場出口受阻及巴沙魚大量進口造成國內市場沖擊的雙重壓力,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支持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開展了羅非魚國內促銷的系列活動。本次水產品電商消費活動是其中的重頭戲。
“我們常說,國貨當自強。對于水產品我想說的是,國貨當自嘗,希望此次活動能讓更多的優質水產品被廣大消費者看見、消費和喜歡。”徐樂俊說。
《報告》還顯示,二線城市成為水產品電商的交易主力,2018年交易額達143.89億元,占比達53.05%,2019年上半年交易額達84.82億元,占比達50.05%。一線城市2018年水產品電商交易額增速超30%。但從2019年上半年數據看,一線城市交易額增速僅為19.3%,下降明顯,而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增速加快,達24%??梢钥闯?,中國水產品電商消費正呈現下沉趨勢。
而從交易品類看,2018年交易額前三位的分別是:蝦(50.74億元)、蟹(47.09億元)和魚(41.06億元);即食水產品排名第四,交易額達38.69億元。2019年上半年,各品類中,增速最快的是貝類(42.5%),其次是干制水產品(34.7%)。
記者還注意到,價格、味道、鮮度、配送速度、品質等是消費者網購水產品時最關注的因素。
“水產品電商商業模式在生產與營銷、電商與旅游休閑以及線上與線下等方面的融合仍有較大創新空間;產品標準化及質量的可視化,將成為水產品電商的熱點;而本地化生鮮平臺將成為水產品電商未來轉型的方向。”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陳麗純說。
《報告》還給出建議,水產品電商可與休閑漁業融合發展是水產品電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在具體融合模式方面,要重視短視頻、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各類新型推廣模式,增加體驗感、參與感與互動性。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電商將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同時,要推動水產品電商品質化、品牌化與跨境化發展。此外,還應根據水產品電商的特點,建立起符合水產品電商特色的監管體系,并通過社會各界努力,破解水產品電商的物流難題。
活動當天,京東集團還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優質水產品,幫助我國水產品企業更好更快地實現內銷市場開拓及內銷貿易增量目標,進一步促進線上線下水產品消費融合發展。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