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健”市場扎“針”治“病”
——我市開展“百日行動”多部門聯手整治“保健”市場亂象
“保健”市場關系民生,如何加強監管,推動“保健”市場健康發展?今年1月,南寧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100天的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市場監管部門與公安、衛健委等多部門聯手整治“保健”市場亂象,規范“保健”市場秩序。近日,國家整治“保健”市場“回頭看”工作組到南寧開展督導檢查,對南寧市開展“百日行動”以來取得的工作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
針對“保健”市場亂象問題,南寧市突出“聯合整治”,構建立體化整治機制,重點整治虛假宣傳、違法會銷、傳銷及以“保健”為名開展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全市10個部門迅速集結,及時制定下發聯合整治方案、聯合督導方案,做到聯合行文、聯合部署、聯合督導、聯合檢查,共同發力。
市場監管部門圍繞“保健”市場整治重點,著力加大對重點場所及區域、重點行業與領域、重點時段和重點違法行為的整治力度;通過信息化搜索,摸清各類主體數量,建立保健市場主體分類臺賬,做到保健市場監管對象清、數量分布清、經營地址清、監管情況清;根據近年來投訴舉報熱線、案件管理系統、雙隨機抽查、媒體曝光等數據,總結出保健市場主要存在的三類問題:虛假宣傳、會銷問題,以及與“保健”相關的消費投訴問題。
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總牽頭作用,全面組織開展“百日行動”。截至9月25日,10個部門共結案行政處罰案件259件,罰沒款合計2122.83萬元。其中,廣西某公司生產經營添加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案,涉案金額達2億元,檢察機關批捕4人。
強化監管規范市場秩序
目前,南寧市以保健為主營業務(名稱中含有“保健”)的市場主體3852家,主要分布在青秀區、西鄉塘區;經營保健食品的市場主體7108家,其中經營保健食品的藥店2940家,主要分布在青秀區、西鄉塘區、橫縣、賓陽縣;直銷企業94家,在南寧設立分公司的有29家,主要分布在興寧區、青秀區;依法登記的醫療機構4624家;旅行社120家,旅游星級飯店50家,旅游a級景區40家;養老院60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15家。
為強化對“保健”市場的監管,南寧市充分運用各類信息化系統,全方位監測不同渠道的“保健”信息發布行為。市場監管部門運用大眾媒體廣告監測系統,監測“保健”類廣告;通過網絡智能監管平臺,監測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重點領域網絡交易行為;運用南寧市市場監管智慧天眼系統,監測農貿市場等場所的保健類宣傳(廣告)。對監測到的違法線索,市場監管部門一律嚴查。
為規范保健市場秩序,南寧市積極開展聯合懲戒,讓市場主體“一處違法,處處受限”,使違法失信行為無處遁形。南寧市將此項工作與雙隨機抽查緊密結合,及時將市場主體違法行為處罰信息和列異列嚴信息推送至南寧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目前,全市共有73家保健品經營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17家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同時建立廣告行業“黑名單”制度,公布“保健”類虛假違法廣告的經營主體,并將之列為“一次違法,自動入黑”的重點監管對象。
全力營造社會共治氛圍
為增強市民對“百日行動”的了解,南寧市發布了2019年第1號保健消費警示、第2號衛生警示,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看待保健問題,避免把養生保健機構當成醫療機構。同時,借助12315大型宣傳活動,開展專題宣傳,由執法人員現場支招,幫助群眾識假辨假。
在“百日行動”中,南寧市堅持整治與規范相結合,參與“百日行動”的10個部門均依據各自職能特點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制定《南寧市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食品安全科普手冊》等;指導監管對象明確經營紅線、底線,如組織直銷企業反復學習并在店堂張貼“十二個嚴禁”“如何識別直銷和傳銷”“保健食品經營企業‘八不準’”等。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充分利用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激勵制度等,把誠實守信的市場主體納入各類激勵對象中,在辦理主體登記、評先評優事項中優先考慮和辦理。
針對部分市場主體存在守法誠信意識不強,自我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引導行業自律,對保健品、保健服務經營主體、直銷企業、養生機構、旅行社等開展各類約談告誡、宣講教育,簽訂守法經營承諾書,指導市場主體加強自我約束,自覺守法經營。
下一步,南寧市將繼續嚴格按照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的工作要求,規范我市保健市場秩序,建立多部門、多條線、多層面聯合共治的長效機制;堅持探索創新,豐富電子取證等執法手段,在大案、要案上下功夫,在新型案件上求突破,努力構建聯動執法新格局;有效形成合力,為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貢獻力量。
來源:南寧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