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貴州省遵義市多地的羊肉粉、牛肉粉等食物有所漲價,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調控一事引發關注。在貴州,有很多人把羊肉粉、牛肉粉當作早餐。
今天(10月21日),習水縣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只有部分商家上漲了與肉類有關的粉面的價格。目前已經恢復原價。綏陽縣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亦表示,目前價格比較穩定,當地經營者不會亂漲價。
對此,受訪的兩位經濟學者告訴新京報記者,對于正常的價格波動,政府沒必要進行干預。
粉面漲價,相關部門介入
10月21日,習水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外界所流傳當地早餐漲價,其實只是跟肉類有關的食物漲價,如牛肉粉、羊肉粉之類,包子、油條之類的早餐并未漲價。
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漲價之前,各商家價格并不相同,有的8元錢一碗、有的7元錢一碗,而本次漲價的幅度也不完全一致,個別上漲1元,也有商家上漲2元,較常見的現象是商家從之前的8元漲到10元一碗。
粉面價格上漲之后,遵義市下轄的習水縣、綏陽縣市場監管部門先后以發通知、約談等方式,要求商家將價格回調。
10月15日,習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微信號發文稱,習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馬臨分局按照縣局的統一安排部署,對目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早餐漲價較快,普通羊肉粉從每碗8元上漲到10元的問題,進行專項價格監督檢查,檢查中發現,馬臨街道絕大多數早餐經營者按照規定實行了明碼標價,且未漲價,只有幾家經營者跟風將普通羊肉粉從每碗8元上漲到10元。10月13日,馬臨分局對餐飲行業經營者進行約談,告知經營者不得相互串通、聯合定價,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物價,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
綏陽縣市場監管部門也公開發出告誡函,禁止商家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其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習水縣、綏陽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經過政府部門的介入,當地,牛肉粉、羊肉粉的價格已經回落先前價位。
習水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強調,政府部門并非強制壓制價格上漲,主要是通過座談會的方式達成共識:“政府不會過分干預市場,把大家叫到一起算算賬,一碗粉能掙多少錢,為了價格平穩一點。”
綏陽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發現價格上漲之后,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對經營者進行了約談,要求商家勿囤貨居奇、勿哄抬物價。目前價格比較穩定,當地經營者也表示不會亂漲價。
他還表示,羊肉粉、牛肉粉并非猛烈上漲。政府提前介入,并非強制要求商家做什么,畢竟這個是市場行為,政府部門約談,更多是為商家作出相應提醒,防止跟風漲價。
商家認為成本高,居民不接受漲價
10月21日,多位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的商家均表示,漲價源于成本太高,2016年到2018年,當地羊肉價格在一斤16元到23元區間波動,但今年一斤羊肉則需三十多元。
綏陽縣劉永貴羊肉粉的店主說,自己開店做羊肉粉七八年了,今年羊肉的價格是最高的,最不好做:“殺羊的人每次來都說又漲了兩塊,但是沒辦法,羊還是得殺。”
商家稱,羊肉不僅價格上漲,貨源也很緊缺。沔山羊肉粉的店主告訴新京報記者:“以前出售活羊的老板會主動上門問要不要殺羊,現在羊肉粉商家要自己去找羊,有可能去的時候已經沒了。”
習水縣吳記羊肉粉的店主說,國慶以后很多羊肉粉的價格漲到10塊,自己也跟著漲。漲價之后客流量沒有多大變化,顧客也很少反映價格問題。市場監管部門后來要求調回原價,他又調了回去,但羊肉粉的分量變少了。
多位受訪商家認為,在羊肉等原材料的價格不能下調的情況下,最好能在合理范圍內上調羊肉粉的價格,讓商家能夠維持正常經營,也能讓顧客消費得起。一位未透露店名的商家說:“以前7塊錢賣一碗粉,自己還有的賺,現在賣10塊一碗,都沒什么利潤。”
粉面價格上漲,首先受到影響的是當地居民。
張先生是習水人,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羊肉粉、牛肉粉等都是貴州很常見的食物,很多人當作早餐。對于其價格的上漲,張先生不太接受,他覺得成本沒有漲得這么厲害。市場監管部門介入,張先生很支持,他說,市場監管部門應該發揮作用,他們監管老百姓都是叫好的。
在綏陽縣做木材生意的李忠(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喜歡吃牛肉粉,經常以此作早餐。同是生意人,他認為牛肉粉價格上漲正常,因為畢竟上游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不漲利潤將會減少。但他同時也表示,價格上漲之后對當地的生活帶來了影響,他希望價格回落,并且贊同政府部門介入調節價格的做法。
綏陽縣居民梁先生說,羊肉粉漲價之后,一些居民還是有抱怨聲。他們認為,當地一碗羊肉粉漲兩塊算貴,市場部門的監管很有必要。他稱,要是一直漲價,以后可能就會少吃。
經濟學者:沒必要監管正常價格波動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清杰告訴新京報記者,上游供應物價格上漲,導致餐飲業與之相關的產品價格上漲,這是一種合理的情況。
周清杰認為,判斷其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據主要由兩點,一是漲價前提是否真實存在,比如行業內經營者如都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如不漲價,餐飲經營者則面臨的盈利減少的可能。其次,羊肉粉、牛肉粉等所在的行業是完全競爭的行業,不存在幾個巨頭控制市場的情況。因而,商家只要沒聯手漲價,沒惡意操控市場,則是正常行為。
周清杰說,牛肉、羊肉等屬于可替代品,消費者有自主選擇的余地,能對市場進行調節。“如果牛肉漲幅過大,消費者可能會選擇羊肉,如果羊肉漲幅過大,消費者可選擇牛肉,要是同時上漲,消費者還可以選擇其他事物。”
周清杰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有價格監管的職能,但主要是打擊囤積居奇、價格欺詐等不法行為,對于這種正常的價格波動,政府沒必要進行監管,讓市場調節是最好的
周清杰還說,羊肉粉、牛肉粉這樣的食品關乎民生,如果價格上漲引起消費者的怨言,政府主管部門可以進行適當約束,但不能過于劇烈。
中國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紅昌認為,政府是否干預市場活動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市場結構是競爭的還是壟斷的。理論上講,如果一個市場是高度競爭性的,消費者有很多選擇,價格的調整都是由于原材料的的價格變化,發生變動都是合理的。
李紅昌說,如果商家有壟斷行為、合謀行為等,政府部門可以介入干預。對于正常的變動,沒必要介入,雖然政府的干預看上去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實際上達不到最終目的:“如果不讓他漲價,就會引起服務質量的降低,或者分量的減少。”
新京報記者 倪兆中 實習生 程明秀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