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0月14日電 (任重)據四川省市場監管局消息,近日,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印發《關于在全省開展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示范試點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將建設一批具有特色的規范的食品小作坊,推進全省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
各試點地區至少打造10個示范點
在各地自愿申請的基礎上,結合區位發展、行業集中、產業優勢等實際情況,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確定了成都市雙流區、攀枝花市米易縣、瀘州市瀘縣、綿陽市江油市、南充市閬中市、雅安市名山區等6個全省食品小作坊試點縣(區)。各試點地區打造不少于10個食品小作坊示范點。其他市州也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圍繞政府重點工作,選取縣(區)或鄉鎮開展小作坊治理提升示范試點工作,全面改善食品小作坊基本條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塑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新形象
如何推動食品小作坊規范發展、讓群眾吃得放心?《通知》提出,探索建立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的食品小作坊長效監管機制,推進食品小作坊“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建設;鼓勵各地從有利于產業聚集發展、有利于集中監管、有利于保障安全的角度出發,大膽創新,推動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建設,統一廠區、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統一檢測,促進食品小作坊走產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發展之路,有效解決現有食品加工小作坊分布散亂、技術落后、產品單一、監管力量不足等問題,降低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風險。
突出特色 融合發展
小作坊要想持久健康發展,就要突出特色、提升品牌效應。《通知》明確,結合各地特色食品小作坊現狀,采取“一品一策、一坊一策”方式,從軟件規范和硬件建設兩方面入手,打造“名特優食品小作坊”,提升地域特色食品小作坊的產品質量、知名度和品牌效應。同時,依托我省旅游資源優勢,選取具有特色的食品,依托核心景區、特色小鎮、非遺保護、中華老字號等文旅資源,走食品小作坊集中街區之路。主動對接各地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利用本地農林產品資源優勢,服務群眾需求,讓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成為惠民之舉。
《通知》強調,各地要努力構建多方參與、社會共治的新型監管模式,推動“特色監管”“創新監管”“智慧監管”,堅持扶優打劣,重點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用物質、超過保質期或回收食品作為原料加工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標簽標示不規范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