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日報(記者/鄧賢志 見習記者/楊輝南)
今年以來,由于生豬產能不足,豬肉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連日來,記者走訪市區多個肉菜市場了解到,為應對豬肉價格的瘋長,市民的“菜籃子”已悄然發生變化,不斷減少豬肉的購買量,轉而選購雞、鵝、鴨等肉類以及海產品,因而帶動了這些禽類肉品和海產品的銷量不斷攀升。市民購買豬肉量減少
近日上午,記者在崗列市場觀察到,海鮮銷售區熙熙攘攘,人流量最多,豬肉銷售區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雖然不時會有買豬肉的市民走過來,但大部分市民購買豬肉的量都相對較少,一般瘦肉或五花肉只會花10多元,買骨頭則會花上20元左右。
記者采訪幾個檔主了解到,五花肉每公斤40元,瘦肉每公斤50元,排骨每公斤64元,大骨每公斤54元,幾個月來,豬肉價格每公斤上漲近20元,豬肚、豬心、豬腸等內臟漲幅不大。
豬肉價格上漲,影響最大的是豬肉攤販。零售利潤基本上沒有多大的變化,銷量卻減少了一半。在銀灣肉菜市場和崗列肉菜市場,記者看到,有好幾個豬肉攤檔已暫停營業。“以前基本不會虧本,現在天天在虧本的邊緣。”崗列市場的豬肉攤販許先生介紹,他從1987年開始賣豬肉,30多年從未見過這種情況,豬肉價格持續高企,買的人越來越少。再熬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渡過這個難關,再不行就準備去深圳打工了。“希望豬肉能快點便宜下來,對購銷雙方都好。”許先生說。
禽肉類海產品銷量大增
日常生活中,市民的飲食習慣基本是魚、肉、菜三類齊備,豬肉價格瘋長,市民便轉而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雞、鵝、鴨等禽肉類。記者在金灣肉菜市場看到,禽肉類攤檔前擠著不少市民,過秤、收錢、幫顧客整理肉品,每個攤檔都有兩至三人在幫忙售賣,但檔主們還是忙個不停。
“以前每天大概會賣出30只雞,現在可賣到50只。鵝、鴨等銷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檔主阿蘭說,因為進貨價上漲,這些肉類的價格亦出現了波動,其中雞肉的漲幅最大,每公斤上漲6元左右,鵝、鴨則上漲2元至3元。阿蘭表示,相對于豬肉價格,禽肉類價格上漲幅度不是太大,市民接受程度較高,這是禽肉類銷量增加的主因。
牛肉價格亦每公斤上漲了14元,但由于牛肉是小眾食品,豬肉價格上漲對它的影響不大,銷量基本保持穩定。
海產品一直是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式,豬肉價格上漲,令其更加“受寵”。記者在東源肉菜市場看到,海鮮銷售區人來人往,一片購銷兩旺的景象。檔主陳叔說:“豬肉價格上漲,其他肉類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只有海產品因為開漁后,海鮮供貨量增大,價格出現下降,購買海鮮的市民因而增多。”
市民盼菜籃子“減負”
一名生豬批發商告訴記者,目前我市生豬存欄量銳減,生豬養殖戶的養殖意愿也在降低,預計生豬的批發價格還會上漲,豬肉的零售價因而進一步提升。
“豬肉價格上漲,只能選擇其他肉類了。”正在銀灣肉菜市場購買雞肉的市民陳女士說,她家每個月伙食費固定在3000元,買豬肉的錢沒變,豬肉的價格卻貴了一半,原來買1公斤,現在只能買0.5公斤,購買其他肉類改變一下飲食習慣也是可行之道。
在永新肉菜市場,記者看到李阿婆的菜籃里放著一袋骨頭,記者詢問她花了多少錢。李阿婆馬上大吐苦水,稱孫子讀初中,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都要喝骨頭湯,以前買豬骨頭只要20多元,現在則要40多元,如果想買點排骨,那就要花上近百元了。
采訪中,多位市民聽說豬肉價格還會上漲,均希望政府能運用“調控之手”,快速增加生豬的供應量,讓“貴得離譜”的豬肉價格快點降下來。
來源:陽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