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8月3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現在是福州人吃海鮮的好時節,不過,“福建疾控”官方微信發布提醒,大快朵頤之際,需要當心海產品中常見的一種細菌——副溶血性弧菌,一旦中招,腹瀉水樣便的滋味可不好受。
據省疾控中心專家介紹,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能引起人類的胃腸道疾病,是引起福建省食源性疾病暴發最常見的致病因子。它的自然生存環境為近海岸和海灣的水域,主要通過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傳播。
據悉,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發生在夏秋季(5月~10月),人們會圖一時口快生食或誤食未經燒熟煮透的含有此菌的食物而致病,主要癥狀為腹痛、腹瀉,出現水樣便,可能混有黏液便或黏血便,一天5次~6次,多則10余次,伴有惡心、嘔吐等,還可能出現頭痛、發燒等癥狀。
為了預防中毒,疾控專家提醒,在烹飪和食用海鮮時要注意:海產品一定要燒熟煮透;對加工海產品的器用具嚴格清洗、消毒;生熟用具要分開;烹制和調制海產品拼盤時可加適量食醋;剩菜食前要充分加熱。
來源:福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