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小歡喜》因“蜂膠含激素可致癌”相關臺詞引發熱議,蜂膠專業委員會為此致函國家廣電總局,力證蜂膠清白。
因電視劇《小歡喜》中出現“醫生勸告乳腺癌病人不要吃有激素的蜂膠等食物”相關臺詞,中國蜂產品協會蜂膠專業委員會(簡稱“蜂膠專業委員會”)近期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出嚴正聲明,認為該說法嚴重失實,表示蜂膠產品市場因此受到侵害,已致函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要求妥善處理電視劇的相關情節。
協會強調蜂膠不屬于日常飲食
電視劇《小歡喜》近期正在熱播當中,但第34集中的一處橋段卻引發了較大爭議。
劇中,醫生對乳腺癌患者囑咐道,在飲食方面不能吃蜂膠等含有激素的產品。該橋段播出后,中國蜂產品協會蜂膠專業委員會反映,他們因此陸續接到了許多業內外的咨詢電話郵件和微信,對蜂膠含有激素的說法表示疑惑和不滿。8月24日,蜂膠專業委員會發表嚴正聲明,并致函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希望該劇對增加的誤導應予以澄清。
聲明中,蜂膠專業委員會首先否定了劇中有關蜂膠屬于日常“飲食”的表述,表示2002年原衛生部下發了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規定蜂膠用于保健食品原料。而在2005 年,蜂膠被正式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是國家藥典中的一味法定中藥。
8月26日,蜂膠專業委員會主任呂澤田告訴新京報記者,蜂膠作為保健食品,一般適用于具有免疫力低下、血糖血脂偏高等癥狀的特定人群,不屬于普通食品范圍,哪怕是用于日常進補也要控制食用量,故劇中所說蜂膠屬于“飲食方面”的表述是錯誤的,“它介于日常飲食和藥品之間,是有服用劑量的。”
無科學證據表明蜂膠導致乳腺癌 在聲明中,蜂膠專業委員會還指出,劇中關于蜂膠含有激素,可導致乳腺癌之說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早在2010年,蜂膠專業委員會就曾組織相關蜂膠骨干企業,委托國家興奮劑及運動營養測試研究中心針對蜂膠產品是否含有激素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檢測,檢測結論是:“在送檢樣品中未檢出孕酮、雌酮、雌二醇、雌三醇、乙烯雌酚、睪丸酮,甲基睪丸酮。該產品的基質中,上述物質的檢測下限是2μg/g”,證明蜂膠不含激素。
蜂膠委員會同時表示,迄今,國內外沒有任何因服用蜂膠引發乳腺癌的案例,也沒有任何關于在蜂膠中檢出激素的報道。“國家批準的蜂膠類保健食品達1400多個,每個產品都必須通過安全性毒理學評價,所有被批準的蜂膠類保健食品屬無毒物質,不對人體構成危害。”呂澤田認為,關于蜂膠含有激素和致癌的觀點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在科信食品安全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看來,理論上所有動物性產品都有激素,只是有的激素量可能很低,不能被儀器檢出來,也不會對人造成影響。鐘凱對蜂膠委員會的結論表示認同,“科學界對于安全的定義是,找不到有害的證據就等于安全,目前確實沒有科學證據表明蜂膠可能導致乳腺癌”。
慎重購買避免假蜂膠
由于大部分消費者對蜂膠產品不甚了解,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用楊樹膠冒充的假蜂膠。
對此,呂澤田表示,“蜂膠是蜜蜂采集樹脂后,經與蜜蜂本身的分泌物發生反應、轉換后形成的物質。楊樹膠只是人工熬制的一種膠狀物,沒什么營養,國家規定不允許用楊樹膠做產品。”
同時,針對當前很多人熱衷購買進口燕窩、進口蜂膠等產品的消費習慣,呂澤田提醒消費者,在蜂膠的選擇上要慎重,并不是進口的就是好的。“實際上,市面上號稱來自國外的進口蜂膠大多都是無法判斷來源的。”呂澤田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在今年,中國蜂產品協會針對在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上銷售的蜂膠進行了調查統計,“不同規格包裝的海外蜂膠產品有7400多個,將同類蜂膠產品合并的話數量也達到了兩三千個,但實際上,國家批準的進口蜂膠保健食品至今只有15個。”
呂澤田同時表示,早在2013 年和2017年,中國蜂產品協會曾兩次實地考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發現兩國大多數的蜂膠產品,主要是當地華人通過進口楊樹膠,在境外加工、包裝后,再以出口國名義借電商、郵購等方式流回中國市場,但眾多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仍認為“進口=品質”。
據了解,雖然消費者無法主動辨別真假蜂膠,但行業在生產中已對該情況開始有所約束。對于用楊樹膠冒充蜂膠的產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于2018年7月13日發布“gb/t 24283-2018 蜂膠”的國家標準予以約束,更多有關摻雜在蜂膠中的其他物質檢測標準目前仍在由行業標準上升到國家標準的努力階段。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