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天氣炎熱,很多人胃口不好。作為健脾益氣的“水中人參”——雞頭米,今年無錫的情況如何?昨天,記者趕赴錫山區厚橋街道作了探訪。
【探訪】
地產“雞頭米”
提前一周上市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錫山區厚橋街道,隨“雞頭米”種植大戶盛豐華來到一片田邊,走近一看,“雞頭米”的葉子浮于水面,似荷葉卻比荷葉寬大,褶皺密布。這里也是眼下無錫地區最大的“雞頭米”集中種植區。凌晨3點多,“雞頭米”種植區已經有不少工人在水田里忙活。剛割采下的“雞頭”會在這里歸集,按照老、嫩果實初步篩選后送到市場里加工、剝籽,然后再供應給市民。
“通常在8月上旬才會出現,得益于今年多晴少雨天氣,這兩天已經悄然在上市,相比去年,提前了一周。”盛豐華說,8月1日,他試采了一點,這兩天開始批量采摘新鮮的“雞頭米”供應市民需要,可每天的產量還是不夠賣的。
下到水里,盛豐華展示了“雞頭米”的采摘過程,只見他剝去厚厚軟軟的果皮后,可以看見渾圓的種子,遠遠看去很像石榴,除去橘色的種皮部分便露出淡黃的種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雞頭米”了。
盛豐華介紹,近來氣溫持續攀升,中午田里熱的幾乎沒有辦法干活,早上趁著氣溫不高,他和工人們已經穿著專用膠鞋,戴著橡膠手套彎著腰在水田里勞作了。這套裝備穿起來即使在早上也是又悶又熱。別看“雞頭米”它帶個米字,它可不是米,而是一種蓮子,學名芡實,是睡蓮科芡屬一年水生草本植物,因果球上的綠瓣狀如雞頭而得名。
厚橋街道工作人員孫靜表示,為了保證“雞頭米”的新鮮,天還沒有亮的時候種植戶就要下塘開始采摘,一來避開高溫,二來采摘這種農產品著實耗費精力,在淤泥中艱難行進,在帶刺的葉片下割取果實。可以說每一次的尋找都不容易。想要保留“雞頭米”的清香,保持鮮嫩的口感,還是得戴上鐵甲套,采用手工剝米。
【詢價】
每公斤180元左右
作為優質農業項目,這兩年逐漸“走俏”的“雞頭米”以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逐漸受到錫城消費者的青睞,并暢銷江、浙、滬等城市。記者了解到,作為無錫地產時令美食,“雞頭米”已批量上市,目前零售價在180元/公斤左右。
“今年‘雞頭米’產量是個‘大年’。”盛豐華說,一般十斤蓬剝五斤子,十斤子剝兩斤米。他種植了200畝“雞頭米”。“雞頭米”上市周期一般為2個多月,7天進行一輪采摘,可以采摘8批。今年要到10月中旬才下市。
讓盛豐華高興的是,經過前兩年的宣傳推廣,現在不少無錫市民慕名前來購買,另外接下來節日有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等,城里人一般在這幾個節點送“雞頭米”禮盒裝給親朋好友。“雞頭米”營養又實惠,銷售上他并不發愁。
厚橋街道新聯村種植戶衛佳是一個青年創業者。衛佳在蒲家灣種植了50畝“雞頭米”。由于是第一年種植,他計劃8月6日開始采摘,剝出米后做包裝,再推向市場。在銷售上,他準備采用微商的推廣銷售方式,“好東西不愁賣。”和蘇州“雞頭米”剛上市那會兒的240元一公斤,他售賣的180元一公斤價格還是相對吸引人的。
“客戶主要是家庭主婦,有的客戶一次購買了20斤。”家住濱湖區的曹虹是一名食材經銷商,去年開始關注逐漸在無錫走紅的“雞頭米”。短短的合作時間里,她銷售掉100公斤“雞頭米”。她說,“雞頭米”營養價值較高,干燥的種仁成分以淀粉為主,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和一些收斂性物質,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的功效,向來有“水中人參”的美稱。不少客戶買來給孩子做下午茶吃,很受歡迎。
【追問】
為何難以大面積推廣?
盛豐華原來在蘇州滸關種植“雞頭米”,這種農產品在蘇州無論是種植面積和受歡迎程度都高于無錫。看到無錫沒有“雞頭米”,盛豐華四年前來無錫尋覓“良田”。經過比較,他相中了“最美鄉村”謝埭蕩,從此“安營扎寨”在無錫種植“雞頭米”。盛豐華說,“雞頭米”很“金貴”,除了要有通風透光的環境外,最怕水質不達標,有一點農藥流入水田,“雞頭米”就長不出來。“對這種特色農業項目,區里、街道、村里是支持的。”
厚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汪蘇湘表示,盛豐華等人引種“雞頭米”這幾年,證實厚橋有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其中謝埭蕩是“最美鄉村”,街道上下這兩年更是注重水質的保護,下大力氣治水,去年穩定達標水達到了八成,這對農業發展提供了大的支撐。“歐姆龍”“悠樂園”“俊楊農場”等對環境、土壤和水質要求相當高現代農業項目相繼“相中”厚橋并在此安家落戶。
“采摘困難、加工成本、人工成本高,主要還是對環境和水質要求高,導致種植面積推廣緩慢。”盛豐華稱,“雞頭米”的出產率低,往往七八個“雞頭”才能夠出一斤“雞頭米”;就算是熟練工剝,一斤“雞頭米”少說也要剝上一個小時,過程十分耗時費力。記者了解到,從田地間采摘上來的“雞頭”到餐桌上的“雞頭米”還要經過好幾道工序才能完成。
盛豐華表示,以前,還有一部分要到蘇州去銷售,現在無錫的市場已經不夠賣了。如果找不到好的水田,他就在厚橋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雞頭米”怎么吃?
“雞頭米”作為藥食同源的佳品,既可以制成美味菜肴,又可以做成養生藥膳。其中,以清炒和甜湯口味最佳。需注意的是,煮“雞頭米”的時間把握很重要,剛剛斷生最好,煮得過熟香氣全無,吃起來就像“橡皮彈子”了。
桂花糖水“雞頭米”
先把“雞頭米”泡洗干凈,然后把冰糖熬成糖水,混著清水一并燒開,放入鮮“雞頭米”煮開后1-3分鐘取出,撒上一小撮干桂花。湯帶著沁人的清香,嚼著“雞頭米”很有勁頭。這道最傳統的桂花糖水“雞頭米”也是最受推崇的做法之一。
蝦仁“雞頭米”
先將蝦仁漂凈,加精鹽、料酒、蔥姜汁、味精和雞蛋清拌至有黏性,再放入干淀粉拌勻上漿。然后把蝦仁和“雞頭米”放在一起爆炒即可,可以酌情加點自己喜歡的蔬菜,最后勾芡就好。
“雞頭米”山藥粥
“雞頭米”30克,粳米、鮮山藥各100克,白糖適量。山藥洗凈,去皮,切塊;粳米淘洗干凈。鍋中倒入適量水,先放入“雞頭米”煮軟,再倒入粳米、山藥,煮至粥成,加白糖調食。每日早、晚溫熱食用。此粥可補虛勞、健脾益氣、止瀉止遺,對脾腎兩虛所致的各種遺泄癥均有食療作用。多食不易消化,食滯不化者不宜多食。
“雞頭米”扁豆老鴨湯
準備老鴨半只約800克,生姜3片,“雞頭米”20g,扁豆50g,鹽適量。老鴨洗干凈剁成鴨塊,扁豆提前半小時用清水泡軟,“雞頭米”沖洗干凈就可以了。鴨塊冷水下鍋,不加鍋蓋,大火烤開以后用中小火繼續煮5分鐘,把鴨塊中的血沫完全煮出來。
撈出煮好的鴨子洗干凈,之后將食材都放入鍋中,加上足夠的水大火燒開,之后再小火煲湯大約兩小時,最后加上鹽就可以吃了。
“雞頭米”豬肚湯
準備熟豬肚一只,“雞頭米”30克,蓮子30克,紅棗、姜片、鹽各適量。“雞頭米”、蓮子洗凈,提前用清水泡軟,大約要浸泡1小時左右。紅棗洗凈,去核備用。
把熟豬肚切成肚絲,放入煲湯的砂鍋中,加入準備好的“雞頭米”和蓮子,再加入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除盡浮沫后,放入紅棗、姜片,轉小火慢慢煲至“雞頭米”開花,加適量鹽調味就可以出鍋了。
來源:江南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