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養老需求愈發多元化,老年餐這一新興市場正在加速擴容,此前大多停留在餐廳或街道、社區驛站中的老年餐飲服務又邁向了外賣端。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近期上海市楊浦區試水了老年外賣餐中央廚房模式,為老年人制作高血壓餐、糖尿病餐等專屬產品,每天的餐品約有20多種。據悉,除了部分滿足堂食需求的餐品外,其余將有騎手點對點配送上門。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人力等各項成本不斷上升,老年餐外賣這種對餐品標準要求更高的產業,在各地都面臨著更嚴峻的經營壓力,迫切需要找到更可持續的經營模式。
近年來,餐飲已成為我國養老行業中供給缺口最大的服務項目之一,這也讓不少企業看到了一線新商機。此前,全國老齡辦曾發布調查數據顯示,有四成以上受訪老年人對老年餐飲服務有需求,占比高居各項服務之首。“從五六年前開始,大量餐飲企業開始集中進入養老市場,而在近兩年外賣平臺興起后,外賣企業也加入了這一陣營,供給端迅速擴容。”有養老業內資深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全聚德、永和大王、和合谷、真功夫、金百萬、麗華快餐、吉野家、嘉和一品等知名餐飲連鎖企業都提出或已經推出了針對老年餐飲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而餓了么等外賣平臺也早已開始向養老市場“滲透”。
“然而,在看似誘人的老年餐飲大蛋糕背后,卻隱藏著始終難以解決的盈利難題。”上述資深人士直言,這一瓶頸甚至“逼退”了很多在前期已經入局的餐飲企業,也讓不少養老企業放棄了擴展相關服務的規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老年餐在經營前期勢必要度過一段艱難的虧損期,以北京為例,企業在本市中心城區投建一個數百平米的老年餐中央廚房,在政府給予了租金或房屋支持的情況下,初期投資額也要在300萬-400萬元左右,“即便現在中央廚房日均餐食銷量在3000-4000份,均價18-25元,卻仍然需要3年左右才能回本,所以前期除了老年餐,每天還必須同時生產一些面對年輕消費者的餐品增加流水”。該知情人士直言。
對于老年餐飲令各方十分頭疼的盈利難問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提出,目前只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這種情況,即盡可能地擴大市場占有率、尋求薄利多銷最大化,或者進行混合運營。還有專家認為,老年餐如果要盡快實現盈利,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可以從前端成本的各個環節盡可能縮減開支。
其實,在業界看來,比起薄利多銷,混業運營可能會大大攤薄經營壓力,而這也可以成為養老企業的一個新選項。“老年人的剛需不是單一的餐飲、護理或者康復,而是組合起來的多種服務。”黨俊武直言,老年餐飲的盈利空間較小,相比之下,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的盈利空間更大,在老年消費者中接受度也更高,未來,老年餐飲企業可以選擇與康復護理機構進行合作,或者與做家政服務的第三方企業合作,把餐飲變為打包服務中的一個選項。
來源:北京商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