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連降25個月后 豬肉價格又漲
3月份cpi同比上漲2.3%,重回“2時代”;有分析認為,新一輪豬周期已經啟動,或給通脹帶來一定壓力
3月cpi重回“2時代”。4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3%。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1%,為同比連降25個月后首次轉漲。
分析認為,新一輪豬周期已經啟動,5月左右豬肉價格將快速上漲。在上漲空間上,有機構認為,年內豬肉價格可能超過歷史高點,當前仔豬價格具備50%以上的上漲空間,疊加非洲豬瘟的影響,本輪周期彈性將更大。豬肉價格的上漲會給cpi通脹帶來一定壓力。不過,年內通脹不應成為制約貨幣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
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表現看,ppi環比在連續4個月為負值后轉正,3月ppi環比上漲0.1%。分析認為,預計二季度ppi還會有所上漲,上漲幅度要看二季度之后穩投資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連降25個月后轉漲,豬肉價格同比漲5.1%
今年2月份,全國cpi價格同比上漲1.5%,這是繼2018年12月份1.9%的同比漲幅后,連續第三個月處于“1時代”。3月份同比漲幅擴大0.8個百分點,3月cpi同比上漲2.3%,重回“2時代”。
食品價格上漲是拉動cpi同比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3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1%,影響cpi上漲約0.82個百分點。春季是蔬菜上市的淡季,加之受多地低溫陰雨天氣影響,鮮菜價格上漲較快,同比上漲16.2%,影響cpi上漲約0.4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5.1%,為同比連降25個月后首次轉漲,影響cpi上漲約0.12個百分點。
從往年來看,春節長假之后消費旺季結束往往導致物價走弱,2013年以來的每年3月cpi環比都是負增長,呈典型的季節性波動。
從環比看,今年也不例外,3月數據顯示,cpi由之前的上漲1.0%轉為下降0.4%,食品價格由上漲3.2%轉為下降0.9%,非食品價格由上漲0.4%轉為下降0.2%。其中,部分鮮活食品價格節后回落。雞蛋、水產品和鮮菜價格分別下降6.0%、3.6%和2.6%,牛肉、羊肉和雞肉價格分別下降1.8%、1.7%和1.6%,上述六項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21個百分點;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勢頭趨緩,各地豬肉價格漲跌互現,全國平均上漲1.2%,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
ppi環比連續4個月為負后轉正
ppi回升,工業領域通縮的風險有所減弱。
從同比看,ppi上漲0.4%,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3月開工旺季,需求階段性上升,加之國際油價上漲,共同推升ppi環比在連續4個月為負值后轉正,ppi由2月下降0.1%轉為上漲0.1%。
ppi出現觸底反彈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資料價格上升。據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統計,3月流通領域中主要生產資料有52%的產品價格上升、44%下降、4%基本持平,價格上漲的產品增多,近5個月來價格上漲的種類首次超過半數。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也有所回升,工業購進端和產出端價格都有上漲,表明工業需求和生產可能有所改善。
“宏觀政策趨向積極、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帶動需求改善,特別是基建投資的力度加大,對工業領域的帶動作用有望持續顯效。”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解釋。
從未來走勢看,二季度ppi有望小幅上升。連平認為,宏觀政策趨向積極、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帶動需求改善,特別是基建投資的力度加大,對工業領域的帶動作用有望持續顯效。預計二季度ppi還會有所上漲,但是整體需求仍然偏弱,很難支撐ppi同比漲幅在短期內擴大到一個很高的水平。ppi上漲幅度存在不確定性,未來走勢要看二季度之后穩投資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